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全面了解埃博拉出血热

科普小知识2022-07-10 21:15:47
...

自1976年首次在非洲发现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已逐渐发展成为中部非洲的一种地方性流行趋势。其疫区主要包括乌干达、刚果、加蓬、苏丹、科特迪瓦、南非等十多个国家。在埃博拉疫情爆发的30年中,共有2,387人感染埃博拉,1,590人死于该疾病,这只是官方记录的数据。由于非洲医疗卫生系统不完善,大量病例没有记录。

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患者和灵长类动物是其传染源。人类主要通过接触感染埃博拉病毒。例如,受损的皮肤或粘膜与受感染患者的血液或其他体液和分泌物直接接触会导致感染。当健康人受损的皮肤或粘膜接触到受埃博拉患者体液污染的环境或物体时,如脏衣服、床单或用过的针头,也会发生感染。

一般来说,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的传染病,只要远离传染源,戴手套和穿防护服,就能大大降低感染的可能性。然而,根据非洲当地的丧葬习俗,当地人死后,尸体必须在埋葬前由亲属处理。在此过程中,所有操作人员都没有佩戴任何防护设备,这成为埃博拉病毒传播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疫情爆发后,仅限于当地的医疗救援水平和通讯条件,使得疫情从一开始就没有得到控制。

目前,在埃博拉出血热疫区,病例的感染部位主要是医疗机构和家庭,一般商业活动、旅游、社会交往和一般工作场所的感染风险相对较低。据文献报道,该病毒可以从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分离出来,因此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动物实验也表明埃博拉病毒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通常为8-10天,也就是说,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可能在三周内不会发病。一般来说,病毒只有在人体内复制和扩增到一定水平后才具有传染性。目前,尚无埃博拉病毒在潜伏期具有传染性的报道。

埃博拉病毒感染潜伏期过后,患者将很快出现头痛、肌肉疼痛、高烧、呕吐等症状。病情进一步恶化后,大多数人会在发病后2周内死于出血、多器官功能障碍等。

重症埃博拉患者需要强化支持治疗、静脉注射或口服电解质补液。这种疾病的治疗药物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据相关报道,两名返回美国治疗利比亚埃博拉感染的美国医生接受了仍处于临床实验阶段的治疗药物“ZMapp”。幸运的是,根据8月21日的报道,两位医生都已痊愈出院。

2014年8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召开专题研讨会,评估并通过在现有条件下临床使用这种未经批准的实验药物治疗埃博拉出血热的医学伦理。然而,针对埃博拉病毒的疫苗研究进展并不快。世界卫生组织发表声明称,这种疾病的疫苗至少要到2015年才能获得。

对于公众来说,可以采取一些基本措施来防止感染,限制或防止埃博拉病毒的传播。例如,应该减少到埃博拉出血热流行地区的旅游和旅行。如果人们去过已经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地区,或者接触过病人或疑似病人并开始出现症状,他们应该立即寻求医疗。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减少与高风险受感染动物(即果蝠、猴子或猿)的接触。任何疑似埃博拉出血热病例都应立即报告给最近的卫生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