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大赛总决赛:特别方式让孩子们零距离触摸科技冬奥
这是山东滨州实验学校初中生马的第三次出行。
这是季和他的室友在浙江大学附属中学的第一次接触比赛。
……
不同的经历,相同的感受:紧张,期待,兴奋,丰收。
经过两天的比赛,由《科技日报》和中国发明协会主办的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创造力竞赛(以下简称“创造力竞赛”)决赛于6月2日结束。
《科技日报》社长李平表示,此次竞赛已成为国家科技周的一项重点示范活动,也是教育部批准的2019年全国中小学生竞赛。他希望更多的*部门、科研机构、中小学和社会力量能够支持竞赛的发展,为年轻人的教育搭建更好的平台,创造客户,帮助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
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以独特的方式向全国中小学生普及冬奥会相关知识是比赛的重要目标之一。
竞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为了兑现2022年北京冬奥会“3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承诺,促进冰雪运动的普及,去年竞赛围绕“科技冬奥会与智慧城市”这一主题,继续围绕冬奥会设计了一系列试题。
从冬季奥运会和残奥会运动员村智能产品的生产,到冬季奥运会运动器材模型设计的完成,从以往奥运会或其他大型国际赛事安全问题的调查和场景模拟,给出解决方案,到滑冰运动员的生产,最终试题涉及到冬季奥运会的诸多方面。
“创作与施工竞赛通过设置冬奥会场景,为孩子们提供科学研究对象,不仅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也促进了冬奥会的推广和普及,一举两得。北京冬奥会组委会新闻宣传部部长常宇评论道。
“孩子们已经充分调查和分析了上届冬奥会的安全问题,提出了非常有针对性和前瞻性的问题,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学院院长、科技冬奥会专家组组长范维澄高度评价,这些观点对清华大学*学院的日常研究和“2022年科技冬奥会”项目颇有启发。
在全球化时代,培养具有时代精神、创新能力和家国情怀的终身学习者,是创新与建设竞赛的初衷和目标。这也是它吸引越来越多的学生参加比赛的原因。
“竞赛使我们能够将毕达哥拉斯定理等抽象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更好地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这应该是一个良性循环。”马韩志说:
除了学习和创新能力,比赛还考察了即兴创作、团队合作等综合素质。首届“创作与建筑大赛”金牌团队成员、云南省安宁中学的创作者董成森感叹自己因时间不够、安排不当而幸运进入决赛。他理解项目管理的重要性,并开始弥补这一不足。
“我今天在现场看到的作品并不完美,但却充满了激情。我看到孩子们在努力思考,努力思考,小心翼翼地建设。什么是科学精神?参赛者传达的是持续的提问、持续的改进、开放的合作和大胆的思考。”范维澄说探索科学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希望孩子们能坚持学习和探索的精神,保持专注和好奇,并对科学保持敬畏。
(北京,6月2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