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普及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举办 启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建设
11月16日上午,科普与健康促进高峰论坛暨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实施规划会议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一德楼报告厅举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党委书记黄蓉主持论坛。该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科普志愿者协会主办。来自*、高校、社区、医院、中小学、媒体等卫生科普领域的专家和领导,围绕“科普与健康促进”这一新的整合主题,进行了独特的交流和探讨。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长王慧教授表示,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由上海市科委科学部指导。旨在聚焦健康科普热点,如积极健康、应对老年、慢性病防控、母婴健康、食品药品安全等,打造专业化、多层次、立体化、可持续、社会化的科普服务平台。该平台的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和现实意义。
*总书记在“第三次科技大会”上指出,科技创新和科技普及是实现创新和发展的两翼。科学普及应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此,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石表示,在许多领域的科普工作中,医学与健康的科普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并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作为卫生与疾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学科,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发展。为了更好地规划“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学院齐心协力搭建科普研究与实践的桥梁,深化社区建设,整合各种媒体手段,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潜力,整合上海公共卫生资源,推进科普智库建设, 将最新的“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上海行动”联系起来,推动上海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提高全民科学素养,帮助构建健康中国的蓝图。
启动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和协作社区,搭建科普研究与实践的桥梁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从2017年开始开展科普工作,不断探索科普发展道路,广泛联系社会资源,形成了“论坛+作品+竞赛+培训+活动”的多维立体科普实践体系。原作品《公共卫生与食品检验室》获国家科技部优秀科普作品奖。该项目被评为上海市科委2019年“创新科技行动计划”科普领域最大的平台项目,“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建设”。科普实践的坚实基础为科普研究提供了实践支持。此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开设了“健康教育”必修课,讲授健康传播和健康干预等理论和实践内容。此外,该校长期以来一直注重大数据和大样本研究,如大数据循证决策、流行病学统计和社区卫生干预。它自然拥有医学科普和健康传播研究的土壤。
在此基础上,依托科普实践和现有的理论研究基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和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作为首批发起单位,共同成立了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和合作社区,希望未来能结合更多的科研力量,在医学和科普领域开展科学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媒体研究、创新研究、效果评价等研究工作,为科学研究提供理论指导。
《中国科普报》社长、中国科普网总编辑尹宏群表示,医学科普与健康传播研究中心和协作社区成立后,要充分发挥医生自身的科研优势,充分利用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互联网等先进技术, 在制定卫生科普标准、建设科普专家库、分析公共卫生科普需求、制作和传播卫生科普内容等方面,为卫生科普事业做更多基础性和建设性工作。 日前,《科普时报》、中国科普网、北京医师协会和百度公司联合推出了《健康科普行动计划》。未来将加强与上海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的合作,共享资源,共同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实施。
科学训练营联盟成立促进青年科技创新教育机构合作
这里有最引人注目的研究课题、最有趣的实验设计和最可爱的科学家。科学训练营是面向中小学生的科普品牌活动,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基础医学院、上海免疫学研究所、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和上海细胞生物学学会联合举办,旨在发展科学思维,增强科学潜能。第一阶段集中于生命科学主题。自2018年以来,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包括面向小学和初中学生的"实验室开放日"和面向高中学生的"暑期精英班"。活动一经启动,上海的权威媒体就纷纷报道,社会反响良好。医学界的13个研究小组已经向公众开放了他们的实验室。科学家已经帮助年轻人走进科学领域,并以一种结合了科普讲座、实验室参观、动手实验、教学和探索小课题的方式埋下真理的种子。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科学训练营成立初期的基础上,在上海市科委科普部门的指导下,与复旦大学中学、上海尚德实验学校、上海实验学校等上海著名大学联合建立了科学训练营联盟,使高校和中学能够携手做好青年科技创新教育工作。
复旦附中副校长俞晓贞表示,当前的中小学教育应该改变单一的教学模式,提供替代性教育,并以开放的教育理念将学生送到大学和研究机构。因为孩子们将来会在世界舞台上竞争,精英教育不是从大学开始,而是从小学和中学开始。大学和中小学应该加强合作,用教育共同保护未来。
智慧健康(科普)体验社区示范点建设帆船街成为科普体验的主阵地
2019年,*和上海市先后发布了最新的“健康中国行动”和“健康上海行动”。“健康中国”行动的亮点是从健康因素的前端开始,将“预防为主”的理念付诸实践。然而,如何实施健康预防已成为一个迫切的现实问题。
作为今年上海市*的一个实际项目,上海将建成88个智能健康舱,希望能搭建一个集医疗体采集、数据采集与处理、健康干预于一体的平台。到2021年,城市中的每一条街道和城镇都将拥有智能健康舱。目前,健康舱的主要载体主要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于各种原因,智能健康舱的使用率不高。尤其值得思考的是,如何通过这样的平台使公民达到健康干预的效果。在这种背景下,指导基于街道的智能健康体验中心的建设是适时的。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在上海市卫生促进委员会办公室的指导下,会同上海市宝山区吴淞街、北站街、上海市静安区徐汇林峰等街道,启动智能健康(科普)体验社区示范点建设。宝山区吴淞街副主任黄铁红是首家登陆智能健康体验中心的街道,他表示,针对社区卫生工作的艰巨性和艰巨性,积极健康智能体验区、精准营养厨房体验区、母婴健康体验区等功能体验区。将创建,重点关注慢性病防治、母婴健康等健康热点。,以便公民能够在“有趣的体验”中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干预。
医药卫生科普智库建设为科普平台建设保驾护航
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科普服务平台的建设离不开专家智库的支持。自成立以来,该平台聚集了医疗和媒体领域的大量专家。16日上午,《科技日报》科普宣传中心副主任王菲,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高血压科主任王继光;赵小青,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胸外科主任;周建,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科副主任李霞;葛生,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营养科主任。上海市儿童医院儿童健康部主任陈进、上海市脂肪肝诊疗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一民、上海市食品学会食品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马志英、上海市食品研究所《食品与生活》杂志主编王进、中国扶贫基金会总编辑张莉蓉等专家宣读了第一批医药卫生科普智库专家聘书。
上海市卫生促进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上海市卫生促进委员会卫生促进司司长王瞳做了精彩的报告《实施,打造全球健康城市的典范》。他说,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要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和全球健康城市,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新发布的“健康上海行动”战略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应发挥更大的作用,利用平台拓展和加强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行动”,为建设健康城市做出贡献。
《科普时报》主编、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尹传红从媒体角度阐述了推动医学科普影响力的关键因素。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科普部主任张文军分享了他的科普实践经验和思想。上海市长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公室主任庄建林介绍了科普在校园传染病防治中的实践。此外,上海广播电视纪录片频道副主任、《人间世界》总制片人全面介绍了打造自己的医学纪录片《人间世界》的理念,并分享了医学相关作品深入群众的重要条件。国家体育学院院士、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朱·带来了以定量运动医学为核心理论支撑、以库珀有氧运动医学实践为基础的《如果有医学》,成为现场最受欢迎的报道。
上海市政协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副书记石、上海市科委科普工作部副主任钟谦、上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赵等嘉宾和300多名各界代表出席了峰会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