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探访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大熊猫“回家”之路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0:50:38
...

探访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大熊猫“回家”之路

雪地里的大熊猫“陶陶”。

探访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大熊猫“回家”之路

在地上

探访中国首个大熊猫放归地:大熊猫“回家”之路

监控人员安装了一个主动触发红外摄像机来监控返回的大熊猫。

2018年底,四川雅安发布了这样一条消息:2019年,将启动“万香港人参观雅安”活动,邀请香港人参观“熊猫之乡”。

雅安不仅是中国大熊猫的发现地,也是中国大熊猫首次被放归自然的地方。这个“熊猫之乡”有什么精彩的熊猫故事?这位记者去拜访了。

深入地下

位于雅安石棉县李子坪自然保护区的马麻地是中国第一个放生大熊猫的地方。这是记者访问的目的地。

李子坪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和生态系统的自然保护区。保护区成立于2003年,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岷江支流大渡河中上游,山东贡嘎南部,总面积约47885公顷。

我们的车从石棉县出发,沿着108国道向南行驶。李子坪自然保护区海拔约3000米,汽车一路翻越群山。迎接记者的是壮观的雅西(雅安至西昌)高速公路。它像一条龙,挂在悬崖上,潜入山中,在山谷中形成独特的风景。

石棉县李子坪彝族乡的公益村是进入李子坪自然保护区的最后一个村庄。这里90%以上的村民是彝族。穿过村庄,记者进入了保护区的公益性海防站。

保护站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大熊猫栖息地有许多珍稀动植物,包括毛冠鹿、黄喉貂、小熊猫、角马、白腹雉、黑熊、红腹雉等动物,还有珙桐、水青树等古老的遗迹植物。这些植物历史悠久,被称为活化石植物。

当然,大熊猫仍然是这里最受欢迎的动物。根据最新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报告”,四川小相岭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为11.9万公顷,分布有30只大熊猫。在小仙岭山地系统中,石棉县分布着25只大熊猫,分为当地的两个种群:公益海和石灰窑,其中公益海22只,石灰窑3只。

为了跟踪和监测野生大熊猫,保护区成立了一个野外监测小组,目前有13名成员生活在保护区。平均来说,团队成员每个月至少有15到18天的时间在保护区的森林里监控野生大熊猫的踪迹。

目前,监测小组已制定了无线电跟踪监测、全球定位系统定位监测、青蒿素综合疗法数据、新鲜粪便收集、食物摄入现场调查等监测技术法规。根据技术法规的要求,监测小组收集大熊猫野外生存安全、空间活动状态、活动节律、野外生存状态和流行病等数据。,并建立大熊猫DNA动态数据库,分析放生大熊猫对当地大熊猫小种群的遗传贡献。

从保护站到许多返回点只有一条简单的土路。由于我们在该地区找不到小卡车,我们不得不乘坐越野车冒险前行。当你在路上经过几条危险的道路时,你只能下车步行通过。

在路上,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黄腹角雉,出现在汽车前面的密林中。

当我们看到写着“阿朗丁河”的标志时,每个人都很兴奋,“我们终于到达了大麻田!”

参观下车点

除了返回围栏和返回斜道,许多返回地点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为大熊猫卢鑫专门建造的雕塑。

在雕塑中,大熊猫“卢鑫”手里拿着一根竹子,凝视着远方。她的幼崽活泼可爱,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妈妈的一举一动。

“卢鑫”的故事不得不被讲述,因为她是第一只从另一个地方被放出来的大熊猫。

九年前,卢鑫在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兴隆乡被当地村民发现后,被救出,当时他又病又饿。第二天一早,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专家紧急出动,将“卢鑫”送到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进行综合治疗。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调理,“卢鑫”已经完全康复,并被重新安置到李子坪自然保护区。

卢鑫发布后,大熊猫野外研究的研究人员和监测人员通过颈圈无线电跟踪、全球定位系统定位、活动轨迹定位等技术手段,研究了卢鑫在野外的日平均运动距离、运动范围、运动节奏、觅食选择、栖息地选择等情况,并分析了其融入当地人口的情况。

在一次监视中,红外摄像机捕捉到“卢鑫”带着一个婴儿。为了进一步确认幼仔与卢鑫的关系,研究人员和监测小组成员在放流区进行了一年多的DNA样本采集和遗传分析,最终确定照片中的幼仔大熊猫是卢鑫和当地野生大熊猫的后代。

曾杰是一名熊猫爱好者,他陪同记者进入了马漫东的李子坪自然保护区。她告诉记者另一只大熊猫的故事。

去年12月28日,监控小组意外地在捕获笼中发现了一只大熊猫。经过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芯片扫描仪检测和形状判断,确认大熊猫于2012年10月11日被放归大自然。

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兽医立即对陶进行了体检。结果表明,陶陶体重115公斤,生长发育正常,身体健康,野外生存条件良好。在确认陶陶健康并戴着全球定位系统项圈后,第二天中午12点,陶陶再次被放归野外。

“陶陶”是世界上第一只带着它的母亲和后代在野外训练的大熊猫。“陶陶”在野外生存了5年,验证了人工繁殖大熊猫通过母兽及其后代的野外训练方法回归自然的成功,也创造了人工繁殖大熊猫回归野外生存时间的新纪录。

据了解,四川是第一个开始研究大熊猫野外迁移和孤立小种群恢复的国家。对保护小秦岭大熊猫种群具有核心价值的李子坪自然保护区先后放生了9只大熊猫,即“卢鑫”、“陶涛”、“张祥”、“雪雪”、“华娇”、“华严”、“张梦”、“巴西”和“薛莹”。李子坪自然保护区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大熊猫野外训练和归还基地”。

寻找大熊猫

在李子坪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办公楼里,有一张雪花飞舞,卢鑫在雪地上行走的照片。她脖子上的衣领清晰可见。在她身后,一个半大熊猫宝宝紧紧地跟着她。它柔软可爱。

记者实地走访发现,李子坪自然保护区森林茂密,长满荆棘,悬崖如履薄冰。监测小组成员和科学研究人员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爬山、涉水、躺在冰上、雪地上、梳理风、淋雨,观察野生大熊猫的安全和健康。他们经常在山上呆一周,并且经常在十天半月内不能回家。他们兴奋地发现了一个新鲜的粪球,并高兴地笑着获取准确的数据。

一只成年大熊猫在野生栖息地的活动范围小至4平方公里,大至近30平方公里。即使它们脖子上的项圈能发出信号,在广阔的森林中也不容易找到它们。

李子平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Wasp是一个充满熊猫故事的人。当他看到记者时,他张开了嘴。

黄蜂表示,小兴安岭系统大熊猫数量少,可能存在近亲繁殖衰退、进化可塑性丧失和近亲繁殖衰退的风险,这是由于近亲繁殖和遗传漂变造成的,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数量,增加了灭绝的可能性。为此,将在荔子坪自然保护区的公益性海域建设小秦岭大熊猫野生放流基地,并配备放流和适应场。圈养或获救的个体大熊猫将被放入小兴安岭的小熊猫种群,以增加这里大熊猫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提高种群的生存能力。

自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中国大熊猫保护与栖息地工程”和“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野生大熊猫的濒危状况得到进一步缓解。国家林业局和草原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中国大熊猫野生种群数量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1114只增加到1864只,保护大熊猫栖息地面积从139万公顷增加到258万公顷,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数量从15个增加到67个。

野生释放是补充野生大熊猫种群和促进其复壮的有效手段。"实践证明,释放野生动物回归中国的道路是可行的."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相关官员表示,此前放生的大熊猫“卢鑫”已经在野外出生,“张祥”和“巴Xi”已经融入当地的野生种群生活。

让大熊猫真正回归自然是中国大熊猫保护工作者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