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解聘教师再追问:评价制度是否需调整
清华大学外语系讲师方燕华没有被重新聘用,因为她不符合职称评定的要求。这一消息引发了一些教师和学生的集体请愿,让这种看似普通的大学教师转移到了公众的视线中。
目前,方燕华已与学校达成协议,将她调任为学校职员,但由此引发的讨论仍在继续...
学生“请愿”挽留教师
今年4月,经过三年的述职,清华大学外语系讲师方燕华没有达到职称评定的要求。根据合同规定的“要么晋升,要么离职”的原则,学校人事部门认定方燕华不符合续聘条件。
这个消息在清华大学的外语学生中引起了轩然大波。大家都上书挽留方。学校在5天内收到了50多份来自世界各地的毕业生的请愿书,共计4万多字,希望将“课堂教学全力以赴导致科研成果不足”的教师留在自己的教学岗位上,发起一场无烟的“教师保卫战”。
方燕华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介绍说,方燕华毕业于清华外语系,是一名非常好的老师。虽然她只教一年级的英语写作,但她在课外的工作量很大。一名学生回忆说,他必须每周为一年级的高年级老师交一篇作文。从初稿到最终稿,他在大约4周内完成了一项写作任务。“我们一年级的两个英语班有50多名学生。她认真地修改了每一篇文章,并给出了许多意见。读完一本大约需要一个小时。”她说,“现在回想起来,新生写作课是大学里最有价值的课程之一。”
根据清华大学校园媒体《新鲜时报》的报道,自2007年方燕华开始为本科生开设一年级专业写作课程以来,每份作业30分钟、每周25小时的平均批改量从未改变。专业写作训练不同于研究课题,一线教学占据了方燕华的大部分时间。
“我没有太多精力去做研究,但我正在培养中国最好的大学生的沟通和思考能力,这对他们进入社会、成为更好的人来说更有价值。”方老师告诉《新鲜时报》。
记者与采访方先生的学生保持联系。这名学生说,目前学校还没有接受媒体采访。记者还发了一封采访邮件到方燕华小姐的邮箱,但截至记者发稿时,还没有收到回复。
大多数受访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大学应该更加重视“教学”
尽管这一事件已经结束,但它在教育界引起了更多的波澜。哪一个应该被更多的注意?高校应该有什么样的教师评价机制?受访的教师和学生都认为,如果设计的评估机制导致教师只关注科研成果而不关注教学,那么这种机制就需要修改。
一位“985”大学教师在接受采访时说,“教学应该更重要”,但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是以“发表论文、申请课题”等方式来衡量,而对教师的教学水平没有硬性要求,“所以教师的研究压力更大,他们主要是在业余时间做研究,很难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中去。"
“因为我们学校以教学为导向,教师的研究压力相对较小,学校对我们的严格要求也相对较低。基本上,我们可以实现它。我们从未听说过有教师因为研究成果不足而被学校解雇。一位在北京第二中学教书的老师告诉记者,“对老师来说,教学应该比科研更重要。”。我利用大部分业余时间备课,并实时更新教学案例。学生们认为这样的讲座非常有效。"
至于学生,大多数人认为“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一位即将毕业的博士生说:“老师教书,消除疑虑。科学研究应该只是一种帮助。从根本上说,教师仍然应该重视教学。”
参加“请愿”的清华大学外语系2011届毕业生王蕾表示:“职称当然是评价一名教师的标准之一,但它可能无法完全衡量她的贡献。许多世界著名的大学,如哈佛大学,已经明确表示,对大学教职员工来说,最重要的是他们的教学能力。基辛格卸任国务卿后重返哈佛大学的打算遭到拒绝,因为他不想给学生上课。”
高校评估体系应该调整吗
方燕华老师的调职主要是基于与清华大学合同中的“非升即离”制度。据报道,清华大学从1993年开始探索人事制度改革,并提出了“要么晋升,要么走人”的实施方案,希望通过最后的淘汰来优化师资队伍,实现人才的循环。1994年,正式实施了“要么晋升,要么离职”的政策,规定“初级职位在达到服务年限后三年内不得晋升到中级水平;如果一个中级职位在五年内不能晋升为副高级职位,他将被提升或调任或晋升。
1999年,该校实施了一项就业制度,将短期和长期就业相结合,将“要么晋升,要么离职”制度化。新制度强调对新聘人员实行连续合同雇用,规定初级职位最多雇用两个任期,中级职位最多雇用三个任期。如果他们不能被提升到更高的职位,他们将不会被重新雇用。副教授或以上可以长期聘用后,一个或两个任期。同年,清华大学取消了新聘教师的资格证书,取而代之的是一份有明确聘期的聘书,聘书与合同期限同步。此后,合同制在清华大学逐步推广。
方燕华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这一制度是合理的。像其他国家一样,人才流动机制可能是迄今为止更有效的方式。但问题是,“有些老师不布置作业。我每周花25个小时批改作业,而其他人用这些时间写论文。我认为在大学的整体发展中,教学和科学研究可能比科学研究更重要。毕竟,他们是研究机构。然而,由于某些课程的特殊性,可以讨论教师是否适合9年的“晋升或离职”。
教育家熊丙奇指出,大学的“升或退”政策旨在鼓励教师积极向上,优化教师队伍。然而,在实施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评估指标由行政领导制定,强调教师的显性成就,包括发表论文、申请课题、获得经费等。教学也是一个评价指标,但它基本上只是工作量的要求;第二,对教师的评估通常是由行政部门进行的,没有对教师的同行评估和学术界的评估。行政部门根据行政指标对教师进行评估,这引起了学术上对快速成功、即时利益和欺诈的渴望。
高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关键环节,是学生的引导者和学习的促进者。目前,由于教师评价与学习的直接联系,出现了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何评价和评价教师,如何把握教与学的统一,是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一些批评者认为,清华教师的解聘导致了学生的集体意愿,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大学评价体系的缺陷。“应该正确处理科学研究和教学之间的关系,应该引导教师将精力投入到真正的教育和学习中去。”(原标题:清华大学的“教师保卫战”
阅读更多
清华“转岗”教师如何借鉴美国终身制
评清华解聘教师:好制度要留住好教师
清华大学没有招聘教师,而是转向了教职员工
聚焦科研还是教学:清华教师解聘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