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辟谣:肥胖就是吃出来的
流言:
肥胖就是吃出来的
辟谣:
谣言:
我全家都胖,肥胖只是基因问题,跟我吃什么没关系。胖子喝凉水都会长肉,是这样的吗?
辟谣:
肥胖与生活方式有很大关系
数据显示,我国从20-45岁这个应该注重运动的年龄段,运动量达标的人数只有20%,而到55岁离退休以后,达到每日推荐运动量的比例才稍有上升到40%-50%。
中国很多年轻人,也就是上班族寄希望于未来30年退休以后才如何如何,却忽视了在最好的年龄为健康打好基础,以为年轻有资本不运动、不讲究饮食控制,疾病也离自己很远。尤其是女性,减肥成为他们的终生目标,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到什么是肥胖?
其实肥胖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是体内脂肪堆积过多或分布异常,导致体重增加的一种状态。其发生与遗传、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身体活动/运动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
根据脂肪在体内堆积的程度和部位可以将肥胖分为两种类型,即中心性肥胖和周围性肥胖。
中心性肥胖又称腹型肥胖,其特点是脂肪主要堆积在腹部,四肢相对较细,表现为“啤酒肚”、“将军肚”,因此又形象地将其比喻为“苹果型肥胖”。
周围性肥胖的特点是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看起来像洋梨,因此又称为“梨型肥胖”。由于中心性肥胖者心、肝、肾等内脏器官周围脂肪明显增多,因此发生肥胖相关疾病的危险高于周围性肥胖。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注重体型健康,国内外也在近几年发展了超重肥胖的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流程,营养筛查和营养评定要关注三个核心:
1. 体重和BMI和腰围
目前国际通用的判断肥胖的简易指标是体质指数(BMI)和腰围。腰围主要用于判断是否是中心性肥胖或腹型肥胖。由于人种和文化的差异,不同地区其判断标准也不同。目前我国成人肥胖的判断标准是BMI大于等于28,超重的判断标准为BMI大于等于24。
腰围的测量方法是被测人站立,双脚分开25~30cm,平稳呼吸,用一条没有弹性、最小刻度为1mm的软尺放在腋中线胯骨上缘与第12肋下缘连线的中点,沿水平线绕腹部一周,紧贴皮肤但不压迫皮肤。
腰围男性≥85,女性≥80,可判断为中心性肥胖。
2. 身体成分
也就是脂肪、肌肉、总体水和这些成分的分布。
一些体重正常或是偏轻的人,可能伴随有腹部脂肪和内脏脂肪较高,这样看不见的隐蔽性的肥胖危害更大。
3. 膳食和个人生活方式。
如果经过筛查,患者确诊为超重或者肥胖,那么就要基于营养评定和其生活习惯,给他制定一个合理的、个性化的、能够短期实现和长期坚持的目标。做营养、搞医护,甚至做健康管理机构、或者自己有减肥经验的人都知道,要想让一个胖子一下子恢复到正常体重是很困难的。
均衡饮食:健康体重的基石
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摄入的食物总能量长期高于身体生命活动消耗的人体能量,导致人体积蓄的脂肪越来越多从而导致肥胖。反之,如果增加运动增加消耗,同时适当减少总能量摄入,包括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均衡控制,更有利于控制体重和保持健康。如果走极端饮食路线,造成营养不均衡,最终会得不偿失――肥胖丢了,健康也丢了。
每日身体活动六千步,或每周运动三次以上,每次不少于30分钟。如果的确活动量很少,就应同时适当减少主食、动物肉类和烹调油等摄入,而不仅仅只是减少或抛弃主食。唯有如此,才能确保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比例平衡,更好地保持健康。
辟谣专家: 陈超刚 孙逸仙纪念医院营养科主任/副主任医师
复核专家:于康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教授
本文由中国营养学会供稿。
来源;科普中国
上一篇:辟谣;食物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