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昌平发现两处明前长城烽火台 形制"简陋"现已坍塌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3:10:08
...

两座建于明朝之前的长城烽火台最近被文物工作者“鉴定”。昨天,昌平区文物局公布了今年该区新发现的两座烽火台的调查结果。专家表示,这两处遗址的发现对研究明初的长城防御体系起到了重要作用。

石头实际上是烽火台。

两座烽火台,一座在长岭镇黑山寨北口邹山顶,海拔946米。另一个位于新庄村小关子沟的最高峰,海拔738米。

"找到他们实际上有点意外。"昌平区文物局工作人员田振林说,6月初,他去长岭镇调查散落在田野里的民间文物。当问村民哪里有旧物品和历史文物时,一些村民告诉他,在黑山寨和新庄村最高的山顶上有两大堆可能值得一看的岩石。这两大堆石头被当地人称为“大墩台”和“新泰大顶”。然而,堆似乎不是自然形成的。不清楚是谁把他们抬上山的。

田振林一听,心里感动。几年前,他曾发现一个类似灯塔的大码头。“离长城不远。这是烽火台留下的另一个遗迹吗?”

在村民的带领下,田振林分别爬到了两座山顶。我看见两块巨大的石头,每块都有几百立方米,藏在葱翠的树林中。仔细观察,这些石头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但有明显的人工打桩痕迹,这不是天然的落石地层。

根据多年的历史研究和早期发现的经验,田振林初步确定这两座大墩塔是长城烽火台遗址。

“粗糙”的形状现在已经崩溃了

在发现两座烽火台的遗迹后,昌平区文物部门立即组织专业人员进行了现场勘查。

烽火台位于黑山寨村北口走的最高峰,长13米,宽10米,全部用花岗岩瓦砾堆砌而成。结构相对完整,但顶部已经坍塌,留下不到2米。

另一座灯塔位于长岭镇新庄村小关子沟的最高峰,也是由花岗岩构成的。然而,自然崩溃和人为破坏是严重的。岩石分布在100多平方米的地方,但遗迹仍然清晰可见。距离烽火台东侧的山口约1公里处,勘测人员还发现了40米的残石墙。

然而,与现在人们看到的八达岭长城和黄骅市长城烽火台相比,新发现的两座长城烽火台可以说是相对“简陋”的。"正如当地人所说,从远处看,有两大堆."田振林介绍说,八达岭和黄骅现有的烽火台建设比较规范。使用的大多数建筑材料是烧结砖或用石灰堆砌的平条状石块。长岭镇新发现的烽火台堆着不同大小的石头,最大的重达数百公斤,较小的重达数十公斤。它们自然堆在一起,没有石灰。然而,尽管它看起来相当凌乱,砖石建筑的正面仍然依稀可见。

附在明代以前的“土墙”上

这两座烽火台是什么时候建造的?与明代长城有什么关系?昌平区文物局的研究人员查阅了相关历史资料,试图探索两座烽火台的“生活体验”。

从地图上看,这两座烽火台离现存的明长城很近。其中,第一座烽火台距延庆县大张克乡明长城仅3公里,第二座烽火台距怀柔区镇明九渡河长城仅2公里。

研究人员称,明代长城在延庆大张克乡和怀柔九渡河之间绵延19公里。在昌平区黑山寨附近发现了一些明代以前的“地球长城”。经过初步鉴定,新发现的烽火台是明代以前“地球长城”的一部分。

现存的明长城位于烽火台的外围。两座烽火台都位于当地山顶的最高峰。那时,士兵们从山脚下一个接一个地把石头运到山上去建造烽火台。平时,人们都在值班。当敌人被发现时,信号通过燃放烟花传递给长城上的官兵。

这两座烽火台最初被确定建于明朝以前,但确切的历史朝代仍不得而知昌平区文物局负责人表示,目前,工作人员仍在进一步探索烽火台的历史、功能和周边设施。

"这一发现值得庆祝。"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说,目前人们对长城的研究较多,对其他方面的研究较少。事实上,长城防御系统相对复杂,而烽火台也是防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昌平两座烽火台的发现有助于全面了解长城防御体系,为研究明初长城防御体系的演变提供了依据。(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