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国家教材委员会委员: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
几天前,国家教科书委员会成立了。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它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未来的教材体系是什么?本报邀请国家教科书委员会委员、原江苏省副省长、国家教科书委员会委员、原教育部党组成员顾、国家教科书委员会委员、原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对这一举措的背景、战略意义和实施要点进行深入分析。
从制度层面看,教材建设是国家的责任。
记者:几天前,国家教科书委员会正式成立。这是党*、国务院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协调、指导和管理全国教材工作的组织。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组织?
王展:国家教科书委员会的正式成立是教育战线上的一件大事。这标志着我国教科书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学校教育工作种类繁多,其核心内容是课程材料。教育思想和理念、人才培养目标和内容等。都集中在课程材料上。一个国家实施什么样的课程,使用什么样的教材,反映并决定了这个国家想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可以培养什么样的人。它直接关系到党领导的中国特色*事业的巩固和发展,“两百年”目标的实现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和长治久安。
顾:2016年,国家教育总局、国家教育总局下发文件,提出完善全国教材体系,成立全国教材委员会,明确全国教材委员会的职责:指导和协调全国教材工作,贯彻*关于教材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研究审议教材建设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 研究解决教材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指导、组织和协调各地区、各部门的相关教材工作,审查国家课程设置和课程标准,审查具有强烈思想属性的国家规划教材。 从治国理政新理念和新策略的高度,加强教材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向。教材建设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从治国的角度来看,建设什么样的教材和教材体系,实质上是国家意志和国家权力的体现。
马敏:国家教材委员会的主要职能是做好顶层设计,完善语文教材体系。同时,也是为了提高教科书的质量,更好地发挥其教育功能。任务包括制定教材开发计划,组织编写和审核部分重点教材,培训教师使用教材,开展教材编写研究,跟踪和监督教材使用效果。下一步将成立相应的各学科教材专家委员会,推进教材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参与国家统一教材的编写、组织和评审。
国家教科书委员会的成立反映了教科书的统一性和多样性。一方面,义务教育阶段的道德与法律、语文与历史三大学科以及高校的马匹工程重点教材是统一编写和审查的。目前,这些工作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将在2019年前全部完成。另一方面,其他教材大多是一大纲多副本,各地可以组织相关专家学者进行编写。
还成立了国家教科书委员会,以进一步规范和提高教科书编写质量。以前,在编写教材时有一些松散和不规范的做法。新制度实施后,将进行相应调整,使其内容和形式高度统一,为中国特色*建设和中国梦的实现服务。
事实上,实施这一制度也是国际上的普遍做法。俄罗斯、日本等国家有各自不同的统一教材编写和*。尤其是历史和语文教材的考试非常严格,强调体现和贯彻国家意志。
把“教什么”、“教谁”、“怎么教”作为各级各类教材的重要职责。
记者:我们知道教材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在国家层面,国家教科书委员会将如何组织实施教科书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其重要职责是什么?
王展: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当前的教材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教材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不够;教材编辑、使用和评价的制度和机制不健全,质量参差不齐。极少数地方教材的一些内容存在政治取向错误。教材基础研究相对薄弱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教材建设不能完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需要。特别是,我们正在进行一项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事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面临着多元化社会思潮的挑战,*核心价值观面临着市场追逐利润的挑战,传统教育方式面临着网络技术的挑战。
在这样一个不同社会思潮和不同教育思潮激荡、碰撞、融合的时代,课程和教材如何更好地体现国家意志,明确主流价值取向,充分发挥激进改革的应有作用和在人才培养各方面的引领作用,帮助广大青年学生从小获得中国背景,植入红色基因?如何增强与时俱进的意识,拓宽国际视野,及时反映世界科技新进展,吸收人类文明新成果,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大力提高课程教材质量,更好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我们在这些领域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顾:就高等教育而言,近年来,哲学社会科学重点教材建设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项目实施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在高校教材体系建设方面也形成了有益的经验。但总体而言,教材体系的“短板”没有改变,教材建设不能满足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学术体系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要求。如果学科体系不能建立,教材体系也不能建立。另一方面,如果教科书系统不上升,学科系统将没有耐力。教材建设要高度重视并认真落实“教什么”、“教谁”、“怎么教”等问题。显然,国家教科书委员会注重中小学教科书体系的整体建设,把“教什么”、“教谁”和“怎么教”作为其重要职责。
教材体系建设应增强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
记者:教材体系建设的原则和重点是什么?
顾:教材体系的建设,实质上是国家建立文化自信和教育自信的基础和基础。在教材体系建设中,加强文化自信和学术自信尤为必要。要在教材体系建设中增强展示中国立场、中国智慧和中国价值观的信念和信心,形成一个反映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立足国际学术前沿、学科门类齐全、规范有序的教材体系,成为实现培养什么样人才任务的坚实基础和强大合力, 如何培养人才,为谁培养人才,为国家教育文化实力的提升做出更大的贡献,体现国家的综合实力。
要协调好各类优质学科和学术资源,全面提高教材质量,完善教材体系。无论是学科体系的建设和创新,还是教材体系的建设和创新,都要高度重视各学科和学术资源的统筹规划。特别是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材体系的建设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善于整合各种资源。我们必须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源,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理论、文化和学术资源。把握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教材最有价值和特色的资源。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释,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弘扬其中蕴含的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文化和学术资源,并将其融入不同阶段的教科书,形成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新内容。同时,我们还应掌握国外哲学社会科学资源,包括世界各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积极成果,使其成为语文教材建设的有益因素。
(记者金晓艳)
阅读更多
国务院决定成立国家教科书委员会。
特别声明:转载本文仅用于传播信息,并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或确认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站转载,他们必须保留本网站注明的“来源”,并承担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果作者不希望被重印或联系重印费,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