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国科普经费*拨款最多 社会捐赠大幅减少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3:37:32
...

我国有多少科普人员,每年投入多少科普经费,科普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近日,科技部发布了2011年全国科普统计数据。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科普人员和科普经费投入明显增加。尽管科学普及的发展仍然不平衡,但总体上呈现出可持续发展的良好趋势。

每10000人有更多的科学普及人员和更少的全职创作人员。

据统计,2011年,全国科普人员194.28万人,比2010年增长10.93%。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14.42人,比2010年增长1.36%,增长10.41%。其中,县级科普人员151.3万人,占全国科普人员总数的77.91%。绝大多数科普人员在基层工作,以县级单位为主体,为基层科普工作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队伍保障。

此外,全国农村科普人员711.2万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36.61%。农村每万人拥有科普人员10.83人,比2010年增加1.16人。尽管增长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11.99%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农村应该是未来科普工作的重点。

尽管科普人员数量在不断扩大,但人员构成不均衡,专职人员数量少,仅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1.54%,科普创作人员数量极其短缺。2011年,从事科普创作的专职人员从2010年的210人增加到11191人,仅占科普人员总数的0.58%。全国357个科技馆有603名科普创作者,平均每个科技馆只有1.7人。269个科技博物馆甚至没有一个创造者。

*对科普投入最多,社会捐赠明显减少。

2011年,全社会科普经费首次突破100亿元,达到105.3亿元,比2010年增长5.81%。其中,科普专项资金38.23亿元,人均国家科普专项资金2.84元,比2010年增长0.23元,增长8.81%。

各地都把科普经费投入作为工作重点,但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投入明显不平衡。2011年,前五名的北京、上海、江苏、广东和浙江共筹集资金50.56亿元,占总额的48.01%。然而,科普经费较少的吉林、海南、青海、甘肃、*等地的科普经费总额为2.53亿元,仅占总数的2.4%。

除了地区差异,科普经费的构成也不平衡。*财政拨款增长最快,达到72.59亿元,占全部科普经费的68.94%。然而,社会捐赠大幅下降,至8400万元,同比下降38.76%,与2010年40.23%的增长率形成鲜明对比。

社会捐赠的减少不能掩盖大众科学发展中社会参与的增加。2011年,科普场馆基础设施建设支出达到21.97亿元,*投入占总支出的36.96%,与2008年的70.9%形成鲜明对比。*的投资和社会的参与是相辅相成的。社会力量越来越多地参与科普场馆的建设。

西部地区的科普经费比例最大,科普资源最少。

由于历史的发展,西部地区常被视为落后的代名词。然而,近年来,西部地区在科普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如果考虑到该地区的人口和经济发展,西部地区的一些统计指标并不落后,甚至超过东部和中部地区。

2011年,西部地区万人科普人数为16.36人,超过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3.80人和13.79人,居三大地区之首。西部地区人均科普专项经费为2.17元,东部地区低于4.26元,中部地区高于1.60元,西部地区科普经费强度高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科普经费强度是指一个地区为科普筹集的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它可以衡量一个地区科普投入的相对强度。2011年,西部地区科普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32万元,高于东部地区的2.18和中部地区的1.42。西部的四川、贵州、青海、甘肃、宁夏和*在科普经费强度排名前十位的省区中占据六席。

可以看出,尽管西部地区的经济条件有限,但仍在努力增加对科学普及的投资。然而,西部地区仍然面临科普资源较少的困境。2011年,东部地区万人科技馆展览面积达到11.48平方米,而西部地区仅为4.94平方米。东部地区每个省平均有15个科技馆,是西部地区的三倍。大中型科技馆和科技馆大多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原标题:中国或多或少的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