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测试满分!“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了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5:10:11
...

测试满分!“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了

1月18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成功完成了为期4个月的在轨测试任务,并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Xi安卫星测控中心、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相关领导签署了调试证书。

墨子是什么卫星?

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

“墨子”是我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它于2016年8月16日推出。该卫星由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学技术卓越中心领导,从引进科学概念到关键技术突破,从有效载荷开发到科学成果的输出。

自2003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光电技术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共同面对世界上首次开展空间尺度量子科学实验的全新领域,已经合作了10多年。多项国际领先关键技术取得创新突破,包括星地量子通道、空间单光子探测、高亮度空间量子纠缠光源等。,确保卫星研制成功,为各项科学实验任务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测试满分!“墨子号”在轨交付使用了

“墨子”要做什么?

星地量子保密通信中的千公里级量子纠缠分布

墨子的主要应用目标是通过卫星和地面站之间的量子密钥分配实现星地量子保密通信,并通过卫星传输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墨子可以在数千公里之外的外层空间以10kbps的速度向地面站分发量子密钥,这比距离地面同样距离的光纤量子通信高出15个数量级。这一技术突破不仅使我国能够直接向光纤无法覆盖的地区提供高安全性量子通信支持,如南海诸岛、驻外使领馆、远洋船舶等。,也为我国未来构建全球集成量子保密通信网络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墨子”的另一个前沿研究目标是测试量子物理的基本问题:首次通过数千公里数量级的量子纠缠分布在空间尺度上测试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并利用量子纠缠实现地面与卫星之间的量子隐形传态。通过墨子的星地纠缠分布,我们可以以每秒1对的速度在相距1200多公里的两个地面站之间建立量子纠缠,这将使人类第一次能够在空间尺度上进行量子科学实验,为将来在外层空间测试广义相对论和量子引力等基本物理原理做好坚实的技术准备,成为我国在基础物理领域对世界的又一重要贡献。

“墨子”能做工作吗?

测试阶段的出色性能超过了系统指标要求

在轨测试阶段,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已经完全完成了卫星平台测试、载荷自检和天地一体化链路测试。卫星平台和有效载荷工作正常。单向、双向和单向量子通道已经成功构建。系统信道效率、时间同步精度和跟踪瞄准精度均超过系统指标要求,能够满足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要求。

交付仪式前,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工程执行副总工程师王建宇研究员向与会领导和专家做了卫星在轨测试总结报告,并表示量子卫星已经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综合量子通信实验测试平台,具备开展空间量子科学实验的条件。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首席科学家潘建伟院士代表科研团队汇报了量子卫星寿命的工作安排。据潘建伟介绍,该研究团队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相关科学实验,并已获得初步实验数据。研究团队对成功完成所有预设科学实验充满信心,包括星地量子密钥分配实验、广域量子密钥应用演示实验、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和星地量子隐形传态实验。

墨子是多少头牛?

改变世界的年度重大国际科学事件十大创新技术

量子科学实验卫星进一步扩大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世界领先优势,是中国基础物理研究和空间工程的完美结合,凸显了中国的综合科技实力。从发展过程到成功推出,墨子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评价。

《墨子》成功推出后,公众对量子技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包括英国杂志《自然》、美国杂志《科学》、《科学美国人》、《英国新科学家》、《纽约时报》、《英国广播公司》等许多国际知名的学术和公共媒体都对墨子进行了专题报道。美国宇航局还在其官方网站上详细介绍了墨子的发射任务。2016年底,《墨子》和其他重大成就,如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被联合列入英国杂志《自然》评论的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墨子作为唯一诞生于美国之外的创新技术,在2016年被《科学美国人》评选为“改变世界的十大创新技术”。最近,《华尔街日报》针对中国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发表了一篇题为“沉默一千年后,中国将重返发明创新之巅”的专题文章,将“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作为中国创新能力提高的重要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