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仁东的“人间烟火”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15:10:11
...

南仁东的“人间烟火”

像许多科学家一样,很少接受媒体采访。直到他去世,公众才慢慢了解到这位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的前总工程师和首席科学家。

幸运的是,在2016年初,我和南人同处一室。当时,在春节前夕,中国科学院的领导在国家天文台的办公室拜访了这位老人。

他的脸很白,这不符合他常年在贵州建筑工地工作的形象。当他说话时,他沙哑的声音更加令人惊讶。仅仅几分钟后,我才知道,在前一年的4月,他被诊断出患有肺癌,并进行了手术。

领导一离开,后脚站的工作人员就打来电话。"南老师告诉我不要在新闻里写他的病情."

那是我唯一也是最后一次见到南人洞。当时,南穿着一件黑色毛衣,喜欢模仿他的裤兜。他相当潇洒。他看起来不像一个70多岁的老人,也不像一个身患绝症的人。

一年多后,我没想到会以怀旧的方式记录他。

2017年9月,逝世后,全国主流媒体开始大规模报道他的先进事迹,全国科技界也迅速掀起学习精神的热潮。

我们已经阅读和撰写了太多关于典型的“高大全”类型的新闻报道。对于一个有一定经验的记者来说,交出一份相当有规律的典型人物报道并不困难。但在家人、朋友、学生和同事的眼里,这真的是南人洞吗?科学家作为一个人的生活不应该被人们所了解?

在采访过程中,我刻意回避列举南的生平和成就,而是倾听他身边的人诉说自己对南的心声。我渐渐发现,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同于南仁东。他更像一个浪子,一个老顽童,甚至是一个时髦的人。他的诚实和坦率、幽默和天真与国家重量级总工程师的头衔大不相同。

2017年9月28日,《中国科学日报》发表了“睁开你的眼睛,记住古老的南方”的文章。这篇文章如实地记录了人们与南人洞的接触,受访者也表达了他们的遗憾。

这篇文章没有把南描绘成高高在上的“神”。然而,整篇文章中的“琐碎”和“烟火”在读者中引起了强烈的共鸣。朋友圈子里的许多科技界人士“流着泪转发”,各大媒体也纷纷转载。

2017年11月,被中宣部追授“时代模范”荣誉称号。在“时代模范”发布仪式的录制现场,一向低调的南女士发了一条短信:“我丈夫南·任栋当然没想到会获得这么高的荣誉称号。他是千千一千万中国知识分子中的一个普通成员,他再普通不过了。他没有任何夸张或野心。他只是履行了他的职责,完成了他一生中应该完成的工作……他是你的邻居、朋友或同事。他所做的只是这个伟大时代赋予每个中国人的责任。”

看到这条短信,我心里非常欣慰。这条短信真正表达了我们衷心的祝愿。这正是《中国科学日报》60年来一直决心向公众展示的当代科技工作者的形象。

专家意见

22年,就一件事

■闫军(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前台长兼FAST工程经理)

南是500米球面射电望远镜项目的总设计师和总工程师,这是他近22年的全部职业生涯。

在过去的22年里,南人洞带领人们利用贵州的天然喀斯特洼地作为望远镜的基地,建造了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实现了大规模、高精度的天文观测。FAST的完成使中国的射电天文学从落后变为先进。

创新的左手是希望,右手是痛苦。FAST负责研究日本地球环境,寻找外星文明,并满足国防和国家安全的需要。在施工过程中,该队遇到了无数的困难。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南带领大家踏上了22年的创新之路,终于满载而归。

FAST项目实现了三项独立创新。望远镜的建造利用了地球上独一无二的绝佳地点,突破了100米的限制。该团队独立发明了主动变形反射面,允许“天眼”灵活主动地观察宇宙。研究人员独立开发了一种光缆牵引机制来牵引望远镜的“眼球”,以准确捕捉天文信息,将10,000吨的平台减少到几十吨。

我们应该感谢南,他20多年来做了一件事,不是为了名,也不是为了利,他帮助中国实现了建造大型射电望远镜的梦想,给了我们这一代天文学家解释自己梦想的机会,并带领我们的后代走上了深入星海的道路。

路途遥远,但道路就在你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