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性别不平等:从放下女性的自我偏见开始
■胡
10月初,《自然地球科学》发表了一项研究,再次引起科学界对性别偏见的讨论。该研究显示,在全球范围内,女性申请地球科学博士后学位时,获得“优秀”推荐信的可能性比男性低10%。
事实上,除此之外,从女科学家发表论文的状况和职业发展的角度来看,研究早已证明学术机构中存在性别不平等。今年1月,浙江大学教授王黎明等学者发表了《国内学术机构性别问题报告》,指出女性学者流失严重。
然而,这个结论似乎没有在全世界的科学家之间达成统一的理解。例如,一些美国科学家持有相反的观点。他们认为美国不存在性别歧视。在一些科学研究领域,妇女人数少不是因为性别偏见,而是因为妇女自己的职业选择。
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女生对职业发展方向犹豫不决,最终自愿放弃学业。王黎明等学者的研究甚至发现,相当一部分女教授在认可女学生的能力和工作热情的同时,并不鼓励她们从事学术研究!
那么,这些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一些科学研究曾经提出一种理解,即非常小的孩子可以从周围的环境中认识到他们的性别,然后他们将自己社会化。因此,儿童在群体中容易受到偏见的影响,更喜欢群体认为更适合他们的东西。
换句话说,偏见可能不会直接影响女孩的选择,但这种社会和文化氛围会改变她们的自我评价以及实现目标的动机和热情。
当他们的环境强调性别角色时,就会对思维产生连锁反应。那么,女性的自我认同可能并不客观。最糟糕的后果是束缚自己。
当清华大学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颜宁在*电视台分享他的科研故事时,他坦率地说,科学家的世界对性别没有偏见。然而,她的理解与科学界是否存在性别偏见无关,而是与她的自决有关!
不管有多少人期待,科学界应该首先意识到自己的偏见,其次有动力放弃偏见,最后投入时间和精力付诸行动。“偏见”是人类社会的顽疾,不可能轻易消除。
然后,在环境改变之前,正如颜宁所说,不管女孩做什么决定,“最重要的是,这是你思考后的独立选择。你没有屈服于家庭和社会的压力”。
事实上,妇女知道如何在学术和职业上塑造自己,而没有性别差异,而不是使用各种社会和文化偏见作为她们的标准,这反过来会影响她们对群体成员的理解。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6年11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