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人民日报刊文谈高校需不需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22:01:41
...

在9月1日出版的《求是》杂志上,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然而,这个话题在互联网上引起了争议。高校需要做好思想工作吗?有必要分析这个问题。

曾几何时,“意识形态”在一些人中间成了一个“敏感词”。当我们谈到思想工作时,似乎我们不需要它,但我们必须强加和灌输它。许多人可能没有意识到,不管他们喜欢与否,人们总是生活在意识形态之中,总是被意识形态所支配。什么是意识形态?通俗地说,意识形态是共同的社会价值认同。如果你想在一个社会中*地生活和发展,你怎么能不需要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影响呢?

一些人对中国存有偏见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价值认知的偏差。有些人是先入为主的,好像在中国没有什么是对的。有些人迷信外国,总是认为西方的一切都好。有些人崇尚优雅和自我利益,不喜欢主流,避免崇高。例如,当谈到食品安全时,一位美国总统曾愤怒地“扔出窗外”他正在吃的香肠,因为他读到了一句话,有毒的老鼠被一起铲进香肠搅拌机。谈到环境污染,英国的泰晤士河曾是一条“死河”,但有人把现代化进程中这些不可避免的问题视为中国的“制度专利”。试想,在这样的价值观指导下,一个人怎么能看到一个真正的中国呢?

在一些人看来,让他们占据高校的平台向学生灌输西方意识形态是*的,而中国高校加强对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就是“压制*”。他们总是引用西方大学的“思想*”作为理论基础,但真实情况又如何呢?去年3月,美国教育部下属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在其儿童网站的“每日语录”部分引用了*关于学习英语的名言,“永远不要厌倦自学”;结果,国家教育统计中心被批评为“不知疲倦地教导人们”。该网站删除了相关内容,将其改为“今天没有警句”,然后改为林肯的名言。然而,他仍然因为“你为什么要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而受到一些立法者的谴责教育部官员匆忙宣布暂停该项目,并声称他们正在检查数据库的内容。

一句鼓励学生学习的格言引起了如此大的轰动,仅仅因为它来自中国*。不难看出美国强烈的意识形态情结。他们的思想教育实际上是“从娃娃开始”。在今年夏天的美国电影《少年时代》中,小学生们在上学前唱国歌并背诵誓言。那些认为一个国家不能谈论意识形态教育的人,正如网民们所说,“要么是因为天真,要么是因为别的什么。”

价值观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取向,而青年时期是塑造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在此期间,如果正确的值不占主导地位,错误的值将占主导地位。如果主流价值观没有扎根,非主流价值观将会迅猛发展。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学术和思想活动没有禁区,但国民教育必须执行国家的教育政策。事实上,在西方,知识和学校从来都不是价值中立的。高等教育和新闻传播系统被认为是“现代意识形态建设和传播的最重要机制”。今年年初,学校评估考试(SAT),俗称“美国大学入学考试”,修改了教学大纲,并在阅读题中增加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以便通过考试系统地塑造学生的概念、信仰和意识形态。的确,一些网民写道:“看看美国的思想教育是如何普及的,讨论是否普及真的很落后。”

“世界上只有两种强大的力量,剑、矛和思想。从长远来看,剑和矛总是被思想打败。”拿破仑的话在很大程度上揭示了人类历史的一个秘密——忽视意识形态的力量,这使得国家难以实现独立、繁荣和繁荣。思想工作是精神工作,也是精神工作。我们需要的是一个能融化雨水、默默地滋润万物的春风。根据青年的特点,讲一个关于中国的好故事,让青年真正了解中国,热爱中国。只有这样,年轻一代才能在中国主流价值观的指引下自信地“拿起指挥棒”,坚定地走向未来。(原标题:只有年轻人了解中国,他们才能成功)

阅读更多

复旦反思意识形态:部分教师长期出国

*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存在外国*的对等渗透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