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微视频登上科普大舞台,浦东新区第六届科普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揭晓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为什么月亮有不同的形状?如何把垃圾放在正确的地方?丛林如何在危难中自救?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第六届浦东新区科普微视频大赛的参与者们将艰苦的科技知识与生活兴趣结合起来,开始一个接一个地想象。
11月19日,浦东新区第六届科普视频大赛获奖作品揭晓,《声音的纪律》、《月亮的明亮与明亮》、《月亮的盈亏》、《有趣的垃圾分类》等12部作品获奖。据报道,比赛已经设立了四个主要部分:垃圾分类,公共安全,健康保存和其他。经过两个月的竞赛征集,收到了3,000多份参赛作品,超过30,000人参加了竞赛。在收到表扬并转发参赛作品后,两个月度冠军、两个月度亚军和两个月度季军被实时选中。最终,经过网络筛选、专家打分等评选过程,12件作品入围决赛,并现场公布了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单项奖项。
记者发现,科技领域的专业人士和中小学生是科普微博视频大赛的主要参与者群体。例如,上海智能制造系统创新中心制作的微型视频《走近智能制造——无人黑灯工厂》,讲述了智能制造领域先进技术的运作过程。参赛者大多是上小学的新一代科普人士。趣味垃圾分类的创建者是一名五年级小学生。
你为什么想到讲述声音的奥秘?“我们早上一睁开眼睛,光和声音就会进入我们的眼睛和耳朵。与光相比,声音更常见,几乎到处都有声音。”上海市中学东校区的胡俊华是《声音季》的一等奖获得者,他讲述了创作的初衷。
胡俊华,浦东新区第六届科普视频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声音世纪》的创作者
《声纪》以声音为主题,需要表现枯燥的物理原理。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除了阐明科学真理,还应该进行实验来验证它。实验设计应该与生活相结合。“在解释声音是由振动引起时,我们选择了扬声器,而不是教科书中的音叉,因为音叉在生活中并不常见,如果使用音叉,它就不太接近生活。对于一些困难和抽象的知识,我们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来表达“注释”,使其尽可能容易理解胡俊华说道。
上海科普作家协会秘书长蒋世亮特别关注公共安全题材作品。他说,“公共安全自救的情况比较复杂。城市有城市问题。我们需要保护自己的方法和手段。我们需要学习生活的基本知识。公共安全话题与日常生活中的自助有关。它们仍然可以作为下一次会议的一个很好的主题,并扩大主题的范围。”
据报道,由上海浦东新区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科普微视频大赛,旨在通过图像的方式呈现复杂的科普概念,以简化和普及科普。本次比赛延续了第五届微视频的方式,并以“蝌蚪趣味+”这一特殊的微信小程序开始,极大地鼓励了更多普通人的参与。
上一篇:C919首飞搭载校旗重返北航
下一篇:120斤170cm穿多大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