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中科院着力推进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

科普小知识2022-07-11 23:27:54
...

进入上海微卫星工程中心(中国科学院微卫星创新研究所),一颗颗卫星在一楼大厅的蓝色“太空墙”上有序“运行”。这些卫星是由小型卫星中心成功开发和发射的。

今天,许多从这里走出去的小卫星成员已经展示了他们在各自领域的技能:量子卫星“墨子”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北斗导航卫星”提供越来越精确的导航和定位服务。气象、海洋和环境等卫星积累的许多数据正在应用于通信、导航和智能定位服务等领域...

从天而降,小卫星中心的高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这也使得它所在的张江综合国家科学中心日益成为上海乃至全国创新发展的“源头”。

从5拍到10拍

上海张江,一个科技不断书写创新传奇的地方。依托先进的大型科学基础设施群,汇聚世界高端创新资源,实现基础科学突破,引领未来技术发展...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已经绘制了一幅蓝图,正等待着在上面泼墨。

其中,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SULF)是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明星”设施之一。作为上海科技中心建设的首批重大科研设施之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机械工程研究所-上海科技大学超强激光光源联合实验室承担的SULF研究于去年8月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峰值激光脉冲功率大于5拍瓦的超强超短激光脉冲输出,达到了目前国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超强超短激光被认为是人类已知的最亮的光源。上海研制的超强超短激光脉冲在时间上已达到数十飞秒,相当于在数十亿分之一秒的极短时间内产生5000多万亿瓦的能量。

5拍瓦特激光脉冲输出可以“创造”一系列全面的极端物理条件。当这些极端条件能够被人工获得并精确控制时,这意味着人类将拥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超快研究方法。“它将为核物理和医学、材料科学、桌面加速器、探测暗物质和研究宇宙起源带来新的视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院长、上海科技大学党委书记朱志远如是说。

据了解,超强超短激光是目前国际研究和竞争的焦点。欧盟计划到2018年建造一个10兆瓦的超短激光设备。法国和英国也在开发它。美国、俄罗斯、日本和其他国家已经提出了100兆瓦激光装置的想法。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与机械服务研究所所长李如新表示,上海已经将10瓦激光设备的开发纳入首批重大项目,以建设一个科研中心和一个世界级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团,力争到2018年建成一个用户设备。该设备也将成为张江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平台之一。

“上海之光”的“超级能量”

作为张江的“骄傲之子”,上海光源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国家科技基础设施之一。它支持用户在结构生物学、催化、凝聚态物理、材料科学等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取得许多突破:

单原子催化、埃博拉病毒侵入人体的机制、植物分支激素strigolactone的传感机制、地球的氧循环过程、恐龙时代的古鸟成像...

上海光源在开放式创新中形成全球影响力。

许多一流科学家,包括中国科学院两院院士、“973”首席科学家和长江学者,都是因为这个诞生于张江的鹦鹉螺形同步辐射装置而来到上海的。利用上海光源的“超级x光机”,科学家们为人类拍摄了单个分子的照片。在结构生物学领域,SSRF改变了像颜宁这样的一群结构生物学家过去主要依靠外国设备进行研究的局面。上海光源BL17U1线站分析的蛋白质结构数量连续4年在世界130多个生物大分子线站中排名第一。平均而言,上海光源每条生产线站产生的SCI论文数量居世界同步辐射装置之首。

截至2016年底,上海光源已接收用户32,000余人,发表论文3,200余篇,其中SCI-1论文约800篇,在《科学》、《自然》和《细胞》三大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61篇,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同时,支持制药、化工、冶金、材料等多个领域的工业用户开展高科技研发,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据报道,随着后续项目的陆续启动,预计到2020年,上海光源将在其巨大的螺旋壳内拥有近40个光束站,是现有站数的5倍,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研究中心。

擅长自己的工具和事物

作为当今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第一个综合性科学仪器,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中心吸引了近200个单位和13000多名国内外杰出科学家,开展了2000多个重大前沿创新研究项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上海科学院院长李林说,蛋白质设施作为上海科学中心的两大核心“利器”之一,受到国家的高度信任,一直致力于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的协同创新和重大成果。

这也意味着我国的生命科学家不必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日本、欧洲和美国,他们可以首先在上海的设施中“深入接触”蛋白质。

蛋白质设施充分展示了为广大用户提供的生命科学等领域的综合服务和成果,加强和促进了蛋白质设施与用户之间、用户与用户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高福,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院副主任邵峰,在不同场合与大家分享了他们的感受。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与细胞研究所所长刘晓龙表示,今后将继续开放和共享蛋白质设施,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蛋白质设施的公益价值,不断提高中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水平,承担起它所肩负的“国家使命”。

2016年,该设施的用户和研究团队将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发表11篇论文。

今年2月22日,好消息来自中国药品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平台(GLP)的建设。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药物安全性评价中心是中国GLP认证数量最多的机构之一。它率先实现了安全评估数据与国际标准之间的相互认可。突破了我国药品安全性评价长期未被国际认可的瓶颈,为促进我国药品研发和产业化自主创新发挥了重要作用。据该中心主任任堇介绍,上海医学研究所的安全性评价中心迄今已完成了对1000种新药的260多项安全性评价研究,没有停药记录。

事实上,张江国家科学中心过去一年提交的报告卡远不止于此:长期潜艇科学观测系统、转化医学等大型设施正在加速建设,硬X射线*电子激光装置、高效低碳燃气轮机实验装置、国家生物医学大数据基础设施等项目也在争取登陆。

与此同时,中心在设施建设、交叉研究深度整合、跨学科、跨领域协同创新网络建设、世界级研发机构和一流研究团队融合培育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一步一个脚印,张江国家科学中心将在未来继续谱写更加美好的篇章,迸发创新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