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科普文章

余新忠:听从内心召唤,探究历史真谛

科普小知识 2022-07-11 23:58:13
...

余新忠:听从内心召唤,探究历史真谛

学位证:

余新忠1969年出生于浙江临安。他是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和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卓越教授”。他主要从事医学社会文化史和明清社会史的研究。

如果说于新忠从事历史研究,那完全是一个错误,那么当他进入历史研究的土壤时,他发现它的魅力正是他感兴趣的。

高中时,俞新中因为历史成绩优异,被同学们称为“历史百万富翁”。然而,当他申请大学入学考试时,他没有选择历史专业。“不过,我的命运似乎已经安排好了。我终于被苏州铁路师范大学历史系录取了。”

就这样,余新忠开始了他的“历史之旅”。从学士学位到硕士学位,从博士到博士后,他对历史也有不同的见解:在过去,我们总是认为好的历史研究意味着好的记忆。事实上,历史需要思考和探索。我们需要在掌握详实史料的基础上,不断提出问题,提出新的认识,开拓新的领域。

医学历史研究点燃激情

当我第一次上大学的时候,余新忠更加关注经济史。后来,他逐渐发现,他对经济史中经济本身的内容并不真正感兴趣,而是更关心与经济有关的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经济关系。

大三第二学期,我有幸阅读了南开大学冯尔康教授的《中国社会史研究概论》。我第一次真正接触到社会史,我感到非常兴奋,并发现了我真正的学术兴趣。”随后,于新忠跟随冯尔康先生进行了询问。无论是风格还是具体的研究方法,都深深地打上了冯先生的烙印。

“冯老师从来不给我们布置研究课题,总是建议我们把兴趣和阅读结合起来,寻找问题和研究课题。”俞新中说,冯先生强调要经常关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并要求学生选择一本基础史书。“如果你向冯先生请教阅读中的一个问题,他很少直接给出答案。通常,他会通过查阅各种历史记录与我们进行讨论。”

此后,余新忠将研究兴趣转向明清史,关注整个社会的灾害和社会救济。碰巧,当时他要去苏州大学参加中国社会史学会年会,他需要提交一份论文。他写了一篇题为《道光三年苏州水灾与全方位救济——道光时期国家、*和社会的一面》的文章。在撰写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他接触到了许多有关贾岛时期民族瘟疫的信息,这引起了他的好奇心,促使他进入了医学社会史这一新的学术领域。

倡导“生活史”研究

虽然于新忠以前没有接触过很多医学知识,但他并不害怕。在他看来,对于有足够学习能力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来说,最重要的是保持进取的态度,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于自己的学科,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学习任何他们需要学习的东西。

就这样,他用半年的时间自学了病史、中医和流行病学知识。“每个学者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都会感到知识不足,所以我们只能边学边学。”

之后,余新忠试图将社会文化史的分析视角引入医学史研究。“让具体的人回归历史,把历史材料解释为文本。我们不仅要看到历史材料的表面意义,还要通过文本看到它们背后的意义。”

近年来,于新忠还倡导研究“生活史”。"回归生活,关注健康,在历史叙事中呈现多重具体的个体生命."当然,“生活史”不仅仅是一个医学史,还可以涵盖更广的范围。医学史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应首先重视和研究。

尊重你内心的兴趣

今天,俞新中特别注重尊重学生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兴趣,提倡在轻松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当然,大学教师必须站在学术研究的前沿,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使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够继续下去。”他非常清楚,没有一流的科学研究,就不会有一流的教学,但同时,如果没有对教学的积极和真诚的投资,高水平的研究不可能自动转化为高质量的教学。因此,他在教学工作上投入了大量精力。

在教学中,他主动学习国际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例如,他非常重视历史资料的精读,每年都开设“医学历史资料精读”课程,这得益于他在日本接受的博士后培训。他回忆道:“我的导师富玛金老师主要是阅读材料。一种历史资料基本上是从头到尾阅读的,从解释文字、人名和地名到法律法规等等。,几乎每个细节都不放过。虽然进展很慢,但收获很大。”

之后,他还利用在剑桥大学学习和参观哈佛大学的机会,学习了设计开放话题、分组讨论和展示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团队精神。此外,俞新中自担任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以来,一直积极推进本科教学改革,搭建各种学术平台,开展学术活动,努力为学院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南开这片热土一直滋养着我,我也希望在这片热土上发挥我自己的光和热。”俞新中说,在南开大学生活和工作了20多年后,他喜欢尊师重教的学术氛围。

在采访中,于新忠特别强调,一个人必须尊重自己内在的学习兴趣。如果一个人没有兴趣,就不愿意学习,就很难取得成就,自然就没有自信。“我希望更多的年轻学者加入到医学史的研究中来,共同促进医学史的发展。”

代表性作品:

1.《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医学社会史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

2.《清代卫生防疫机制及其现代演变》,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