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治亚 郝跃:行业特色型高校的“双一流”思考
■陈治亚郝跃
特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产业发展的需要,但行业性大学的发展不能完全定位于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直接解决技术问题。
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是党*、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水平的行业性高校具有学科相近、集中的特点,与行业联系紧密,发展水平相对较高,有实力冲击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产业大学的一流学科,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同步发展,是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和责任。
建设一流大学是行业大学的责任。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没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学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欧洲古典大学、英国大学、德国示范大学都是如此,美国示范大学更是如此。但是,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今天,中国仍然面临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数量太少,水平太低,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长远发展战略的需要的问题。
因此,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国家全面崛起和人民满意教育的迫切要求。然而,由于工业院校始终走在工业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前沿,迫切要求它们实现自己的使命,建立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与国家的重大战略和需求同甘共苦。
一流学科建设应形成学科“高原”
学科关系到大学的生存和发展,是大学的基础和细胞。学科建设是大学整体建设的核心。创建和发展世界一流的学科是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可或缺的。大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一流的专业造就一流的培养质量。人才培养是衡量一所大学水平和声誉的关键。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离不开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和专业。
可以说,学科是源头,专业是源头。学科和专业紧密相连。学科是高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专业的基础。专业是学科的选择和组织。从发展过程来看,学科发展的核心是科学研究,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教学,学科追求的目标是知识发现和创新,目标是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
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就要努力形成学科的“高原”。特色学科的发展离不开行业的发展需求。然而,行业特色型大学不能完全把发展定位于服务业人才的培养,不能直接解决技术问题。他们应该站在该领域的学术前沿,以团队建设、平台建设和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以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为牵引,着力建设特色学科群,建设一批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沿、在国际社会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科。一些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平,打造自己独特的领先学科高峰,形成国际一流学科群,打造学科“高峰”,形成学科“高原”,拓展和提升学校为国家现代化服务的能力。
同时,要加强跨学科研究,强化科学对工程的支撑和辐射作用,坚持做点事、做点事、先做点事、后做点事,加强跨学科建设和学院之间的沟通,促进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的相互利用,实现跨学科协调和各学科的相互渗透。
专业源于社会分工。建设世界一流的学科是服务业的需要。当前,科技创新日新月异,科技更新周期逐渐缩短,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需要加速更新,这使得具有工业特色的大学进行前瞻性研究变得更加迫切。
加强“三个一”建设的途径
建设世界一流的专业、学科和大学是高水平行业大学的长期任务。这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完善*、社会和学校的共建机制,形成多层次推进、多元化投资的格局。
推进一流建设,必须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在这方面,首先,我们必须明确自己的办学方向。行业特色大学应坚持“服务支撑、贡献发展”的原则,积极融入行业和区域经济,坚持科学的战略定位,把提高办学质量和内涵发展作为战略重点,突出学校的独特优势,不断加强符合行业需求的学科建设,积极探索和推进引领行业科技进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学科。在传统优势学科的基础上,通过跨学科渗透,带动相关学科和新兴学科的发展,打造更广阔的学科群体和有利于健康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现鲜明的行业特色。
其次,要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只有建设一流的学科团队,才能建设一流的学科。一流的学科团队不仅表明其学科带头人具有一流的学术造诣和声誉,而且其学科团队也应具有一流的水平和实力。因此,在学科团队建设中,不仅要重视学科带头人的选拔和培养,还要重视学科团队整体素质的建设和提高。
三是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坚持德才兼备,提高质量,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努力培养具有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各类拔尖创新人才。
四是打造一流的科研创新平台。高水平的行业性大学实现产学研深度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与服务行业过程中的行业单位共同构建高水平的科研平台,开放和共享科研平台资源,提升整体科技服务能力。
第五是产生一流的科研成果。高水平产业特色大学应将科研创新与促进社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科研对产业转型升级的贡献率,努力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加快创新动力的源泉。具有行业特色的一流大学在注重知识和技术的成果和原始创新的同时,也应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再创新”的流程再造。中国高铁的发展是行业和行业大学联合再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良好范例。
此外,应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产业特色大学应加强与世界一流大学和学术机构的实质性合作,将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有效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开展高层次人才和科研的联合培养,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为促进一流建设,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高等教育管理*改革后,行业类高校、行业和*之间的现有关系被打破,原行业部委对行业类高校的支持被削弱,行业直接投资逐渐减少,行业类高校的政策倾向被逐步取消。经费的减少和政策的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类高校继续服务行业能力的发展和增强,影响和制约了行业类高校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创新能力的提高。
因此,教育行政部门要从高等教育的大局出发,加强对行业性大学的政策引导和支持,支持不同类型的高水平大学和学科加快进入世界一流行列。
(作者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党委书记陈治亚,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副校长郝跃)
《中国科学日报》(2016-02-18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