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报:科研项目衍生物影响科研生态
■你好,小李
浙江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原执行院长、水环境研究所原所长陈因涉嫌挪用和非法持有1000万元研究经费被检察机关起诉。这一消息被媒体披露,在大学和整个科学界引起了巨大的震动。从学者们的反应来看,那些经常接受科研项目资助的人,不管他们的本能或兴趣如何,都不自觉地闭上了自己的口袋,但他们仍然从更合理的角度看待科研项目的应用和科研经费的分配,因而忽略了一个反思。然而,那些没有收到项目资金的人将借此机会谴责在项目资金的申请、分配和评估过程中的各种不正当行为。因此,他们很可能在谴责中失去理性。
谈论项目声明本身涉及系统和机制。这是一个很长的故事,所以我们暂时不能按名单。我只想谈一谈所谓的衍生问题,这些问题是所有人共有的,并且与科学研究项目相关。也许这个问题可以得到解决,工程的合理性和公平性的原貌可以得到部分恢复。
做研究工作的人都知道科学研究本身很简单。如果我们按照这个简单的标准来申请基金项目,就不会有太多的不公平和矛盾。然而,目前,这种简单早已不复存在。原来双管齐下的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科学研究和公共关系、科学研究和管理正被合并成一个或几个合为一个。与科研项目相关的所谓衍生品也是这种“合唱”的产物。
第一个派生物是:这个项目包罗万象。应该说,这种现象并没有发生在科研项目的早期应用和获取中,而是在过去的十年中愈演愈烈。在一些大学,教师一旦成功申请*项目,不仅会获得相应的配套资金奖励,还会在晋升和任用、职称晋升和兼职社会工作方面享受牛市。
客观地说,很难确定科学研究项目,尤其是那些前沿领域的项目。在学术共同体尚未形成、同行评议缺乏机制保障的情况下,以学术标准来评判众多具有一定学术水平但没有实质性创新的学术成果就更加困难。然而,无论多么困难,在申请人完成项目研究并获得简单或程式化的鉴定结论之前,都不可能确定他的科研能力和水平。
与此相关的是另一种情况。假设一个人从国家科研基金中获得了100万元,另一个人从国家科研基金中获得了1万元,或者根本没有获得任何资助,那么他们在科学创新、前瞻性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几乎是一样的。他们应该如何评价自己的科研能力和水平?当然,从常识来看,后者更有能力,更有能力,更值得欣赏,更值得奖励。然而,按照“项目赢家通吃”的标准,荣誉和奖项都应该属于前者,仅仅是因为他得到了更多的资助。通过这种比较,不难看出“项目赢家通吃”及其衍生政策从根本上违背了常识。
第二个衍生物是:项目排名。既然获得科学研究基金的目的不再纯粹是资助科学研究,它必然会附加另一种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它将超越科学研究本身,例如,我们大学的排名。
如今,没有一所大学会轻易承认“大学排行榜”的功能和价值,偶尔会出现视其为粪土的词语,但事实上,有不少大学会暗中关注排名的波动。科研项目和经费的数量只是大学排名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在竞争和排名比较中,量化指标越来越简单明了。所有的数据都以一个词结尾:钱。
没有必要再多说“钱”对于管理一所大学的重要性。然而,在当前大学教育普遍缺乏符合教育规律的思想指导的情况下,人们整天都在关注着“钱”。会议强调,结果必然是金钱高于一切。如果你有钱,你会很高兴。如果你没有钱,你将会蒙羞。这只能进一步使中国的大学公司化。
第三个衍生物是:应用技术化。我们不否认在项目申请过程中有一定的科学规范,包括申请表的填写方式、科学论证的过程、设计主体的技术路线和预期的最终结果。理解这些科学规范也需要培训。项目申请人通过相应的技能获得资金支持也是合理的。
然而,“应用的技术化”与此无关。与项目应用相关的“指导”或“培训”不再是一个规范性的通知和规则的提醒。它的内容是从项目本身中分离出来的,但更多地涉及到技术、内部知识、公共关系方法以及如何使用隐藏的规则等。项目内容之外,从而成为一种新型的“成功学习”课程,走一条捷径,走一条道路。这种侧重于厚黑研究的技术申报方法,即使能够导致“成功”,也不值得赞赏和推广,因为它已经越过了科学道德的底线。
当然,上述衍生产品不是由科研项目或项目基金的设立直接引发的,因此没有必要责怪项目申报或基金的设立。然而,应该注意的是,这些派生词并不带有“存在是合理的”的古典哲学和诗歌。如果允许这些衍生物无限期扩散,不仅会不必要地浪费科研人员的大量精力,使中国的科研环境越来越复杂,而且还会影响中国科研的实质性推进和中国在国际科学界的形象。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3年8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