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传播大众化趋势明显
长期以来,由于对专业知识的高度需求,科学普及变得不那么普及了。只有当科学家和行业专家进行科学普及时,人们才能对它给予更高的评价。当然,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个几乎凝固的概念正在逐渐松动。
几天前,来自一个短片内容创作者会议的信息进一步证实,短片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知识传播工具。据悉,由抖动视频短片平台组织的“2019年豆知创造者大会”全面展示了中国首个包含视频短片知识的“豆知计划”第一年的“成绩单”。在表彰今年在短片知识融合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抖动知识创造者的同时,还宣布了平台持续深化知识融合的一系列措施。
2019年《颤抖的知识创造者地图集》显示,目前有超过74,000名知识内容创造者,有超过10,000名《颤抖》粉丝。这些高质量的知识内容创作者共创作了1985万个高质量的知识短片,总播出量超过1.9万亿。他们创造的知识内容每天被广播超过52.1亿次,每天受到超过1.6亿次的赞扬。每一段简短的知识视频都有近10万人观看。这意味着短片已经成为向公众传播知识的重要工具。
基于这一特点,科普似乎找到了一个强有力的起点。今年年初,由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报办公室、中国科学技术博物馆和字节跳动平台责任研究中心发起的窦项目在这方面进行了良好的尝试。该计划呼吁具有知识创造能力的组织和个人积极创建知识的动画短片,使各个领域和学科的科普知识能够通过动画传播,从而满足公众通过动画学习知识、分享知识和交流知识的需求。到目前为止,中国科普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学院、华中师范大学教育部青少年网络心理与行为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下属12个研究所、10余所重点大学和其他知识权威机构以及两院13名院士和52名专家学者参加了“窦知识计划”。推动成立声音颤抖的科普咨询小组、组织视频科普短片竞赛、发表两篇视频短片知识收录学术报告、组织视频短片知识创作者手册、制定包含100个知识点的视频短片知识创作框架体系。
在知识权威和高流量短视频平台的震撼力驱动下,科普和知识短视频内容不断积累。从一年一度的“双元知识创造者大会”的震撼人心的知识创造者名单中可以看出,一个科学研究人员、专业教师和基层人才争鸣的立体知识内容生态已经形成,自然科学、人文科学、课堂补充和素质技能并重。
在知识创造者看来,像颤音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已经成为他们传播知识和交流知识的主要短视频工具。“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只有声音的宫王”、“向博老师”、“拍拍地球视频”、“秋叶Excel”等不同学科的高素质创造者被授予“颤抖2019知识创造者”。我的工作是四川广元中学的一名化学老师,他的颤音知识专家“向博”说他的课只能影响教室里40到50名学生。“但现在我是600多万粉丝分享他的颤音数字的老师,学生们拍摄的第一个颤音视频和音频启发了我。使用好的交流工具可以消除知识传播的时空障碍,激发更多人对化学的热情。”
《玩骨头的鲁老师》、《司库》、《大开眼界》、《人间观察》、《柴知音》、《纸夹》分别被评为最酷的科学家、最实用的金融理论的倡导者、《最英国模式》的科普专家、最鲜活的心理学专家、最可爱的动画知识专家、最铁杆的科普专家。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副研究员陆老师说,对他自己来说,用短片进行科普是一种“全新的奇妙体验”。颤抖帮助他找到了一个与世界分享知识的超链接。粉丝在平台上的反馈也成为他坚持科普的动力。”人们觉得短片拓宽了在互联网上获取知识的途径。“人类观察”的背后是一群心理学爱好者。团队负责人姜坦言,通过震撼场面和短剧的形式,看似复杂的心理学知识可以很容易地向用户解释,有价值的论证和规律分析可以帮助用户获得共鸣和启发。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王晓红表示,短片本质上是促进分享和共同创造,从而拓宽知识传播的途径,改善知识传播的环境。更令人欣慰的是,在“双知计划”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其他互联网平台也推出了多种服务知识传播措施。“知识内容在互联网行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这一趋势反映了互联网内容从单一娱乐向知识的升级。短视频平台正在推动互联网内容产业的价值转移。”
下一篇:橡皮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