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南航“长空学者”:把送出去的孩子们请回来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2:15:44
...

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第一个“航天学者”计划国际青年科学家峰会论坛网站。陈彬摄影

■我们的记者陈彬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歌中有两个词:“跟着xi,他带头控制天马,瞄准天上的星星”。其中,“天空”一词不仅代表了南航决心在航空、航天、民航等领域进行大胆尝试和创新的开拓精神,也是南航开发的最早的无人机型号品牌。

也正是因为南航人对这个词的真挚感情,今年3月,南航将其高端人才和青年人才项目命名为“天空学者”项目。6月20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举办了首届“远程学者”项目——国际青年科学家峰会论坛。

尝试

为了举办这个论坛,南航的会议手册中有这样一段话:这个论坛是学校招募国内外优秀青年人才,帮助打造“双一流”的重要活动。相比之下,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党委书记郑永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更为真实:“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关键是人才。我们怎样才能用更好的方法、方法和平台把我们几年前送出去的孩子带回来,为国家做出贡献呢?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一个大问题。”

这个论坛是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攻克这个“大课题”的一次尝试。

据了解,该论坛将持续3天,包括专题报告、不同学院为各自学科组织的分论坛以及一些实地考察。在这个过程中,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青年科研人才一方面可以交流科研经验,拓宽知识面;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实地考察南航的软硬件实力,为自己的发展做出最佳选择。同时,不同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也可以面对面地了解这些年轻人的科研水平,这样更方便他们找到“千里马”。

“我们必须首先做好人才队伍建设的顶层设计,确定我们需要优先考虑的科目,并把最优秀的人才引进指标放在那里。更重要的是,我们把人才选拔的初始权利交给教授委员会,让他们选择,而不是学校。”郑永安说道。

那么这一次,“伯乐”和“千里马”能得到他们想要的吗?

真诚

据统计,本次论坛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30多名青年学者,其中包括在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从事博士后工作的沈志远。当《中国科学》的记者见到他时,他刚刚在分论坛上完成了他的学术报告。

沈志远前几天来了南航,还和相关院校的老师进行了交流。当被问及这些天的感受时,他的回答很简单:“一切都很好!”

“我从事微型传感器的相关研究。经过接触,我发现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所做的许多研究可以为我提供研究课题。”沈志远说,例如,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一些老师正在研究机器人,所以他可以考虑如何将他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机器人上。“对我的研究来说,这是一个空间。”

空间对于像沈志远这样的年轻研究者来说非常重要。

“目前,海外学术市场已经饱和。即使是当地的年轻学者也几乎没有机会展示他们的雄心壮志。然而,国内的高等教育正处于扩张期,可以为我们的年轻学者提供大量的学术职位。”他说。

据南航高级人才办公室主任孙建宏介绍,与之前学校吸引的年轻人才相比,本次论坛的年轻学者整体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更重要的是,论坛筹备期间学校的相关宣传只花了一个月。然而,如果是在过去,为了吸引这么多的年轻人才,至少要提前半年进行宣传。“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学校的诚意,也是因为国家整体人才吸引力的提升。”孙建宏说。

对于孙建宏的“真诚”,目前在丹麦奥尔胡斯大学工作的容钢有着更深的理解。

100多名青年学者中,只有容岗是回族学者。为了照顾他的饮食习惯,南航每次都为他做回民饭,这让他觉得很温暖。“中国南方是真诚的。”他在与记者的谈话中说。

目前,荣刚还没有最终决定是否回国发展,但南航和学校所在地南京都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记者问他科研环境中他最重视的因素是什么时,他说:“我认为是环境因素,即教师之间的沟通是否顺畅,是否有一个和谐的环境。”

在这方面,毫无疑问,中国南方的教师拥有最大的发言权。

态度

潘石龙是南航教师的代表。

潘石龙于2010年来到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当时,他被邀请加入几所学校,其中许多学校的排名高于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然而,由于职业发展,他最终选择了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到目前为止,一批优秀的科研成果证明了潘石龙的最初选择是正确的。除了他和他的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他周围的老师也给他很大的帮助,以达到这样的结果。

“在过去的几年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南方航空公司员工的简单,他们愿意支持年轻人。”潘石龙说,当他第一次来到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时,他学习的学科几乎是全新的,“从零开始”。他自己在学校没有任何“网络”资源,但是他周围的老师向他伸出了温暖的手。"即使在我缺钱的时候,许多老师也为我存了自己的钱。"他说。

如今,与未来可能加入南航的年轻学者相比,潘石龙已经被视为“前生”。那么,他对这些“未来的同事”有什么建议?

“首先,应该选择研究方向,并且最好结合学校的特点。同时,我们应该努力组建自己的研究团队。只有有了这支队伍,我们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和影响力。”此外,他说,最重要的是勤奋和扎实的工作,不受外界影响。“在我们的国家,在我们的学校,只要我们努力,我们一定能做好工作。”

对于这一点,年轻的学者也知道“嗯”。

例如,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严永科已经基本确认他将加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他不擅长面对媒体,在回答其他问题时,他的话总是有点紧张。但是只要我们一谈到科学研究,阎永科的话就突然增多了。当被问及他未来在中国南方航空公司的工作时,他的话更加坚定:“具体内容将会详细讨论,但肯定会侧重于我的研究——精确驾驶和智能材料及结构。我相信我能在中国南方航空找到自己的位置。”

每个人都会相信这一点。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6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