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款疫苗临床试验 新冠肺炎科研再提速
新型冠状肺炎药物研发和疫苗研发进展一直影响着人们的心脏。4月1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给许多科研领域带来好消息:
目前,中国已有三种疫苗获准进入临床试验,腺病毒载体疫苗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临床研究已在世界范围内展开。新一轮的科研项目正在积极推进,单克隆抗体和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相关研究已被列入...
三种疫苗已经被批准用于临床试验。
“目前,已有三种疫苗获准用于临床试验,其中陈伟院士团队的腺病毒载体疫苗首次获准用于临床研究。临床试验第一阶段的受试者疫苗接种于3月底完成,第二阶段临床试验的志愿者于4月9日招募。这是世界上第一个开展二期临床研究的新型皇冠疫苗品种。”科技部社会发展科技司司长吴在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12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了中国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联合应用的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进入临床试验。13日,又批准北京科兴中卫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研制的灭活疫苗进行临床试验。
吴说,疫情伊始,科研团队就把疫苗研发作为主要方向之一,制定了五条技术路线。除了腺病毒载体疫苗和灭活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和核酸疫苗也在加速。
“上述技术路线的疫苗预计将在4月和5月应用于临床试验。”吴说,这种疫苗仍然是建立在科学、安全和有效的基本前提之上的,因为它是一种针对健康人群的特殊产品。虽然这是一个紧急项目,但特别强调科学和程序。
目前,中国拥有最快的研发速度。例如,腺病毒载体疫苗已经开始了第二阶段的临床试验,并将进行三个阶段的临床试验。是否使用疫苗将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最终决定。此外,还有审批等程序。
关于前两天批准的灭活疫苗,中国工程院院士王军志表示,在我国研制和上市的疫苗中,灭活疫苗基础较好。例如,中国已经灭活了甲型H1N1流感、甲型肝炎和EV71手足口病疫苗。
吴说,这是一种疫苗,就传统技术而言。生产技术相对成熟,质量标准可控,保护范围广。它具有国际公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标准,因此它将为加速疫苗的使用提供一些条件。
我们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的科研项目。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严蓉表示,在新型冠性肺炎药物的研发方面,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推进新一轮项目的部署和研究进程。
“单克隆抗体一直是研究的热点。早期的科学研究已经部署了许多国内团队来针对单克隆抗体并开展相应的研发工作。”孙表示,目前已获得多种针对新冠状病毒的候选治疗性抗体,将进一步推动该领域的研究工作。
关于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的研究,孙介绍说,在科研应急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小组继续解决关键问题,开发了针对新发肺炎的静脉注射人免疫球蛋白。该产品来源于回收的血浆,含有高纯度和高价格的中和抗体。开发成功后,可用于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高危人群的被动免疫保护。
“我们还积极促进科学研究和独立开发药物的研究工作。我们高度重视我国自主研发的药物,加快中药、克林霉素、粉防己碱、阿夫定等一系列药物的临床研究,希望能为防疫和控制工作带来更多成果。”孙对说:
孙说,通过科学研究,已经形成了主导药物的基本格局。
“科研团队始终坚持‘旧药新用’的基本理念。在严格的体外研究和机理研究的基础上,迅速形成了磷酸氯喹、法贝拉韦和中药等主要药物的基本格局。”孙对说:
值得一提的是,临床治疗新技术的研发也取得了一系列进展。例如,武汉已经完成了200多例干细胞治疗。从目前的结果来看,干细胞用于临床治疗新发肺炎是安全的。全国收集了2000多份疗养血浆,临床应用700多例,显示了很好的治疗效果。
孙透露,疫情爆发后,科研团队首次部署应急科研项目。这些项目始终以“可治疗”为主要目标,部署了与药物研究和临床治疗相关的科研项目,共部署了27个项目。据统计,参赛单位多达152个,其中47个在武汉一线。3200多名研究人员参与了科学研究,涉及34项药物和相应的研发技术。
(北京,4月14日,《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