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演化”被纳入中国国家战略意图
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记者全晓舒于飞)未来五年,中国不仅将如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将探索宇宙的起源和演化,回答人类的终极问题。
由NPC提交审议的中国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将于5日开放,优先考虑创新驱动的发展。它将“宇宙进化”列为未来五年中国重点突破的基础前沿科学领域的重中之重,其他领域包括“物质结构”、“生命起源”、“大脑与认知”等。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张新民认为,中国将宇宙演化研究纳入新的五年计划,发出了重视基础研究的强烈信号。"没有基础研究,创新只是一场小战斗."
一个空间大国和一个空间科学小国的尴尬
对真理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上部和下部没有成形。为什么要测试它们?”2000多年前,中国诗人屈原用一个“天问”问了世界上所有的现象。然而,多年来,维护国家安全、发展经济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已成为这个发展中大国的首要任务,基础科学的投资和研究早已让位于应用科学。
1970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自那时以来,中国已经发射了100多颗应用卫星,并建立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多应用卫星系统。自2003年中国首次进入太空以来,中国已经五次将10名宇航员送入太空。
“中国已经获得进入和应用太空的能力,并逐渐发展成为世界太空强国。”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主任吴吉说:“然而,长期以来“重技术、轻科学”的态度导致了中国既是一个空间大国又是一个空间科学小国的尴尬局面。”
“目前,中国的空间科学家使用外国科学卫星公开发布的大量数据。这项“赞助”研究很难产生重大的原创性创新成果。”武吉说。
中国正在努力寻找宇宙的起源
在全球经济低迷时期,中国*指出,中国经济发展正进入新常态,必须进行结构性改革,创新驱动是其重要特征。
*总书记5日在上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创新是创新发展最重要的理念。我们要抓住机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实现基础科学技术重大创新和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突破。
张新民指出,基础研究是重大创新的源泉。他积极推动对*阿里原始引力波的研究,“这个实验的科学目标是确定宇宙的起源。”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近年来一直在提高。月球探测项目、高铁和大型飞机都已成为中国科技发展的标志。然而,像探测引力波这样的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中国很少见,这些项目通常需要数十亿甚至数十亿美元。
今年2月,美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直接探测到引力波,引起了全球轰动。中国的一系列引力波探测项目,如“阿里实验室计划”、“太极计划”和“秦天计划”,也相继浮出水面。
中国科学家过去常常被缺乏基础研究设施所困扰。然而,这种情况正在慢慢改变。除了计划中的引力波探测器,中国在去年12月发射了第一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贵州也在加紧建造世界上最大的单孔径射电望远镜。中国的太空探索不仅满足于直接的国防和经济利益,还必须回答有关宇宙命运的难题。
让头顶的星空照耀现实
获得“三体”雨果奖的科幻小说作家刘指出,在过去的两年里,引力波探测等基础科学领域的重要成果一旦发表,很快就会产生巨大的社会反响和新闻效应,而20、30年前,这一点很少受到关注。这也使决策者认识到基础前沿科学研究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国家在“十三五”计划中提到了对宇宙演化的研究,这表明中国*进一步认识到基础科学对应用技术的重要性刘对说道。
根据规划纲要,未来五年,中国将实施数百项体现国家战略的重大工程项目,从量子通信和深空探测到节水灌溉和村庄邮政服务,将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民生产生深远影响。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国还将推动最后5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
现实的压力如此之大,以至于从研究宇宙进化中产生的大部分知识不能直接应用到现实生活中。正如赞比亚修女在20世纪70年代写了一封信质疑美国宇航局的太空探索任务一样,人们总是不得不做出这样的联系:头顶上的星空是如何变成现实的?
“基础科学似乎天马行空,毫无用处。然而,人类在实际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问题,如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问题,必须在科学技术中突破。”刘说:“解决贫困问题也是如此。没有基础科学的突破,就不可能帮助人类摆脱贫困。”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副研究员郑永春认为探索未知世界是人类的天性。正是出于好奇心,人类加快了太空探索的步伐。“当人们不再担心饮食和穿衣等基本需求时,科学将成为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类进入太空的技术门槛和经济成本将越来越低,我们无法到达的世界,如太空旅游、小行星采矿和月球基地,将越来越靠近我们。”郑永春说。
“从更高的意义上说,人类生活在这个宇宙中。理解宇宙和解释宇宙是人类的责任。这就是文明的意义。”刘对说道。(原标题:“宇宙的进化”包含在中国的国家战略意图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