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曹文宣院士:长江应设立为期10年全面禁渔期

科普小知识2022-07-12 18:39:26
...

■我们的记者周希坦

“那一天,我想在3月20日禁渔前多钓些鱼。我在黑暗中工作了一整夜,但没有钓到一条鱼。”回忆一个多月前的经历,长江渔民老阳向《中国科学报》记者抱怨。

今年60多岁的老阳一生都生活在长江上。尽管最近几年他觉得自己的收成越来越少,甚至无法支撑自己的生活,但他震惊地发现自己一整晚都一无所获。

老阳的经历不是一个例子。农业部公开承认:“长江水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

中国科学院院士曹文轩呼吁,在长江渔业资源最危险的时候,实行10年全面禁捕。

那么,滋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的现状是什么?

小鱼“统治”了长江

3月14日至20日,中国科学院水产研究所的郑黎明博士对今年禁渔前的鄱阳湖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鄱阳湖沿岸6个县的抽样结果显示,“仅发现2条8公斤重的鲤鱼,多为双鱼或双鱼”。

与此同时,武汉大学历史学院的张建民教授和另一艘船去鄱阳湖调查渔民的捕鱼历史。有700到800米长的网,只能捕到几条鱼,这些鱼的大小不到10厘米这让张建民大吃一惊。

郑黎明说,这是一个非常不寻常的现象,因为这是鱼类繁殖的季节。

以上不是一个极端的情况,而是长江及其湖泊的真实情况。记者了解到,以洪湖为例,20世纪50年代大中型鱼类占总渔获量的50%以上,而到90年代后期,该地区90%以上的渔获量是小鱼。此外,小鱼种群中的个体主要是幼鱼,性成熟个体的数量很少。

水产研究所的助理研究员x·鲍尔已经在长江上游调查鱼类资源和生态环境10年了。他认为,鱼类小型化的问题近年来变得突出,这是过度捕捞的结果。

“现在渔民使用的渔网太小,导致鱼类繁殖数量和后代数量减少,补充的数量无法维持。”X power说最小的网的网眼只比蚊帐的网眼大。因此,洞庭湖区的渔民有过这样的经历,在渔网中捕获的1公斤重的鱼大多是几克重的小鱼。

特有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

长江渔业资源的枯竭实际上始于20年前,对此,国家淡水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主任李中杰研究员深受感动。他告诉记者,20世纪80年代初,当水位上升时,东湖里的鱼跳上岸。在过去20年左右的时间里,长江的旗舰物种野生中华鲟的数量下降了50%以上,“每年只看到十几条”

此外,在X国看来,除了上述旗舰物种外,事实上,长江中许多特有物种的数量正在急剧下降,“有的甚至少于江豚的数量”。

给X动力印象最深的是泥鳅。几年前他去宜昌等地调查取样时,发现泥鳅是该地区常见的一种。最大的可以超过一英尺长。现在很难看到泥鳅。然而,一旦种群达到某个临界点,这些物种将无法恢复自身并维持种群繁殖。

李中杰认为,特有野生物种的灭绝意味着长江资源的崩溃。

生态系统即将崩溃。

在江西都昌,洒在河上的夕阳,泛着金色的微波,有一种虚幻的美。

渔船列队准备返回。他们满载而归。唯一不协调的是船后的大耙子——它是用来抓蜗牛的。尽管长江在3月20日进入禁渔期,但捕捞蜗牛并没有被禁止。

“这种操作会破坏湖底,并对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栖息地产生破坏性影响。”李中杰说,受影响最直接的物种是鲤鱼和鲱鱼,它们都以蜗牛为食。大量的蜗牛会加速长江生态系统的崩溃。

更为严重的是,在20世纪50年代和70年代,为了控制洪水,长江沿岸修建了大量的大坝和闸门,导致了江与湖分离的局面。“湖泊和河流生态系统之间的有机联系已经被破坏,导致不能在湖泊中繁殖的洄游鱼类突然减少甚至灭绝。”李忠杰说。

再加上严重的污染、湖泊围垦等问题,长江和长江流域的湖泊生态正在恶化。

一位研究人员焦虑地向记者描述了长江目前的生态环境:“青蛙过去常常一起啼叫,但现在还是春天。”

《中国科学日报》(第四版综合,2013年4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