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文宣院士疾呼长江禁渔十年: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2007年6月17日,一条受伤的中华鲟在接受治疗后成功从长江口释放。对于像中华鲟这样的大型食鱼动物来说,10年禁渔期是它们长期生存的希望。高建平晨报信息
封闭捕鱼
4月1日,长江宜昌段葛洲坝以下水域将在春季休渔三个月,在该水域作业的渔船将全部停止捕鱼。这几天,宜昌渔民杨江龙在禁渔前没有加班。他提前两周收了网,回家修理渔具。杨江龙说,10月以后的捕鱼成本是不够的。
今年是长江流域禁渔10周年。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该系统正式实施。禁渔令覆盖长江沿岸的10个省(市),包括云南、贵州、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相关数据显示,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长江水生生态资源的下降趋势并未得到遏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最著名的鱼类学家之一曹文轩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专访时表示:“长江渔业资源已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位著名的鱼类生物学家再次呼吁10年内全面禁止在长江捕鱼,“一年365天,而不是一年3个月。”曹文轩指出,长江中下游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过度捕捞是破坏资源最直接、最重要的因素...
在2012年NPC和CPPCC会议期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长赵进东也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禁止在长江流域捕鱼10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鱼类繁殖。赵进东认为,长江渔业的产量不到中国淡水渔业产量的1%。从长江和大湖中撤出渔业不会影响中国渔业的发展,但会使长江渔业资源得到恢复。
农业部在给赵进东的回复中承认,“长江水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正在制定一项渔民退出长江的补偿机制,以引导渔民逐步退出自然捕捞。
为期三个月的年度禁渔令并没有极大地改善长江水生生态资源的下降趋势。
2011年,农业部副部长牛盾在武汉举行的禁渔闭幕会议上表示,2003年开始试行的禁渔有效减缓了长江水生生态资源的衰退,促进了中国内陆渔业的管理。但总结会上提供的数据显示,长江“四大鱼类”产量仅为历史最高产量的1%,水生生态资源的下降趋势仍难以遏制。
除了每年三个月的禁渔期外,为了缓解长江鱼类资源的减少,各地开始向长江投放人工繁殖的鱼苗。然而,这一措施也收效甚微,甚至存在隐患。
"释放的鱼苗根本没有减少的数量大."常州渔政站站长吴建民表示,监测并不比陆地动物容易。鱼在河里游荡。一些鱼类还可以往返于海洋和长江,这很难监控。这只能通过多年的经验才能感觉到。释放的鱼苗数量远远少于减少的数量。常州从2003年开始向长江排放超过2000万辆汽车,并且逐年增加。
一些专家也担心扩散会破坏长江的基因库。在长江中,鱼类在产卵、受精和其他繁殖过程中有广泛的交流。有许多个体参与其中,遗传多样性很高。由此产生的物种具有很强的进化能力和很强的生存和延续能力。然而,繁殖释放的鱼苗来源于人工繁殖,容易影响遗传多样性,就像近亲繁殖一样。
禁渔十年后恢复生态环境
“仅仅依靠为期三个月的禁渔和人工放生一些幼鱼是很难恢复资源的。”曹文轩院士认为,10年禁渔是实现长江渔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手段。早在2006年,曹文轩就提议禁止跨河捕鱼10年。
曹文轩认为,长江中的四种主要经济鱼类通常在4岁时成熟并繁殖。它们已经连续10年被禁止捕鱼,并且已经繁殖了两代以上。鱼类资源的数量将增加一倍,个体数量也将增加。届时,捕鱼效率将大大提高,与目前的情况相比,和适当的捕鱼不会造成资源枯竭。
为期10年的长江禁渔也是国家保护的江豚、白鳍豚和白鲟等珍稀动物长期生存的唯一希望。曹文轩说,除了电动捕鱼和船只螺旋桨造成的损害,这些动物消失或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用鱼的减少。如果经过10年的休养生息,经济鱼类得到丰富,这些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将有充足的食物,长江的生态环境将逐步恢复。
2007年9月16日,由农业部主办的首届长江生物资源保护论坛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的14名院士联合发表了《保护长江生物,关注流域生态》的提案,指出长江水生生物的多样性已经严重丧失,这一趋势还在继续。这些学者呼吁加强长江禁渔制度,引导渔民转产转业,实行全年长期禁止商业捕鱼,恢复鱼类资源。“地球创造一个物种至少需要200万年,而人类毁灭一个物种可能只需要几十年甚至几年。”提案说。
五年后的2012年,赵进东接过曹文轩的“指挥棒”,在全国“两会”上为长江鱼鼓呐喊助威。赵进东已经提交了一份提案,禁止在长江流域捕鱼10年,以便有足够的时间进行鱼类繁殖。赵进东认为,虽然每年4月至6月的禁渔期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亲鱼的繁殖,但7月解禁后的大量捕捞仍使幼鱼面临风险,并对渔业资源造成巨大损害。渔业局每年4月在沿河的一些地方投放4种大型鱼类和其他人工繁殖的经济鱼类,但数量可能少于迷宫阵一天捕获的数量……”我们认为禁渔期应该在10年左右,给鱼类繁殖留出足够的时间
长江养不起14万名渔民。
赵进东提出“十年禁渔”后,农业部派人到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进行研究,但没有采取具体措施。
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张裕办公室”)向早报记者证实,已收到并回应了赵进东的提议。农业部在答复中认为,虽然三个月的禁渔令未能从根本上遏制长江水生生物资源的减少,但监测数据显示,禁渔令制度在延缓资源减少和保护鱼类自然繁殖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
龙渔业办公室主任在接受《联合早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长江的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无法支撑现有的捕捞力量和这么多的渔民。迫切需要将一些渔民转移到其他工作岗位和土地上。因此,努力实施从长江向其他省份转移渔民的工程是一个长期的解决办法。
农业部在给赵进东的答复中表达了同样的观点:“禁渔制度覆盖长江沿岸的11个省市,有37,914艘渔船(有捕鱼许可证)和145,339名专业渔民。据统计,2011年,三峡库区、坝底、洞庭湖、鄱阳湖及长江河口地区的天然捕捞能力不足5万吨。长江的资源已不足以维持这14万渔民的基本生活。长江水生生态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因此,从长江流域渔民的生存和生态安全的保护出发,在长江流域实施“退渔”政策是必要和迫切的。目前,我部有关部门正在参照“退耕还林”和“退牧还草”政策,制定长江渔民退出自然捕捞的补偿机制
关键在于渔民的安置。
目前,科研人员、管理部门和渔民都期待“还鱼给渔民”,但关键在于渔民的安置。
“由于涉及多部门合作,我们部门将与相关部委开展进一步研究。”针对赵进东提出的“建立生态补偿基金长效机制,解决长江渔民生计问题”的建议,农业部给予了回复。
事实上,曹文轩一直在思考10年禁渔后长江渔民的未来。“即使我们不能帮助捕鱼,渔民的生活也无法持续。”根据曹文轩的研究,随着长江经济鱼类资源的减少,专业渔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差,入不敷出,另谋出路已成为主要现象。
晨报记者走访宜昌、万州等地也发现,专职专业渔民非常少见。他们中的大多数在汛期在河里捕鱼,其他时间在岸上找零工。然而,由于国家对渔船的生活和石油价格的适当补贴,大多数渔民没有放弃他们的捕鱼许可证,并已在这条河上生活了很长时间。
“在宜昌注册的2245艘渔船中,全年工作的不到30%,大约50%间歇工作。许多渔民并不全年捕鱼,因为捕鱼不再能满足渔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在曹文轩看来,目前的禁渔补贴存在许多问题,“其中许多都是虚假的主张。如果一个人持有捕鱼许可证,他将得到补贴。其他人则去划船,如果他们根本不钓鱼,就能得到几十万的补贴。”曹文轩计算了一下,10年的禁渔期不仅可以保护鱼类资源,还可以大大减少捕鱼的费用。“每年停渔三个月的渔民生活补贴为2000万元,仅2010年人工放流基金约为2.5亿元,渔船石油补贴为1.45亿元,10年禁渔可节约41.5亿元。”
“在南水北调工程中,丹江口水库的水位将从157米提高到170米和13米,从而使18万人得到安置。目前,全河渔民总数不到15万人。为什么你不能解决它?”曹文轩说道。
(原题:院士呼吁长江禁渔十年:渔业资源达到最危险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