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大学校长:双一流建设应发挥地方高校优势
对于中国的高等教育来说,2015年10月是值得纪念的一个月。因为本月底,国务院发布了《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规划》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双一流”从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也许这是一个巧合,几乎在“双一流”战略出台的同时,第一场国际马拉松赛在宁波开始,宁波大学就坐落在这里。
如果把“双一流”战略比作一场持续很长时间的马拉松,那么以宁波大学为代表的地方大学在这场长跑中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我们应该在什么状态下到达最终目的地?自从两年前北京“发令枪”的声音响起以来,这些问题就经常出现在宁波大学校长沈曼孔的脑海里。
学科突破必须与区域定位相关
众所周知,在实施“双一流”战略之前,我国高等教育领域还有一些重要项目,如“211工程”和“985工程”。然而,“双一流”战略与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种区别对宁波大学这样的地方高校来说意义重大。
“双人头等舱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这非常重要。”沈满仓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表示,正因为如此,地方高校有机会也有希望参与高等教育的“马拉松”。“双一流”至少给了当地大学一个机会。
然而,能够参与是一回事,如何参与又是另一回事。
目前,在提到“双一流”战略时,大多数人仍然关注综合性大学和原有的“985工程”和“211工程”大学。那么,在“双一流”布局中,地方大学应该占据什么样的位置呢?
“地方院校必须首先追求一流的学科。谁能在某一点上取得突破,谁就有希望进入一流行列。”沈满仓表示,从整体上看,地方高校的整体实力与两大工科院校仍有一定差距,但这并不妨碍地方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自身的优势和特色。然而,这需要与学校本身的区域定位紧密联系起来。
以宁波大学为例,作为一所沿海大学,海洋科学一直是其重点学科之一。在办学过程中,我们非常重视“海洋”的特色。事实也证明,其他学科与海洋学科相结合的尝试也是成功的。”沈曼孔说,同时,在这样的跨学科对接和跨学科的过程中,会有许多生长点。
据悉,宁波大学近期还将发布跨学科研究的相关文件,包括跨学科平台建设、跨学科团队建设等。下一步,学校还将发布一项特殊的纪律政策。“我们正试图用纪律小组的概念、纪律特别区的政策和跨学科的思维来建立纪律。这样,我们可以在个别学科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沈曼孔说道。
“这是最好的时机。”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高校一直肩负着为地方服务的责任和义务。虽然“双一流”战略也强调对国民经济的支持和促进,但更多的是针对国际一流的科研水平。因此,在一些人看来,科研与服务地方高校之间的矛盾似乎更加明显。在这方面,沈曼孔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他看来,地方高校推动地方发展是很自然的事情。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对于宁波大学这样的地方大学来说,可以有一些基础研究,但学校的重点必须放在应用研究上,更多地关注地方需求,并考虑成果的转化。
"地方高校科研的关键在于科研成果的转化."沈满仓说,如何把“锁在抽屉里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么,“双一流”的到来将如何影响地方高校履行自己的义务呢?
事实上,即使在基础研究中,也有一个从提出实际问题到提炼科学问题的过程沈曼孔说,许多问题实际上来自现实。“目前,我国仍处于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我们来说,这可以说是最好的时机,因为我们将直接面对大量的实际问题。”在这方面,比较“脚踏实地”的地方高校实际上有优势,“双一流”战略的实施将在一定程度上凸显这一优势。
“只要我们更加脚踏实地,面对现实问题,我们就一定能够在当今时代取得一些成就。”沈曼孔说道。
人才定位不需要“独一无二”
今年年初,高等教育部门出台了期待已久的“双一流”战略的具体实施方案,提出“双一流”建设的关键在于培养一流人才。应该说,无论它是不是“双一流”大学,人才培养都应该是所有大学工作的中心。然而,在“双一流”的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中有没有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
在谈到人才培养与一流大学建设的关系时,沈满仓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假设:“如果你的校友获得了诺贝尔奖,那么你就是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或者,你培养了一群国际知名的企业家或政治家,你也是一所世界级的大学。简而言之,只要培养出高水平的人才,一流的大学就会建立起来。”
那么,地方高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向应该在哪里?沈曼孔也和他的同事多次讨论过这个问题。"最后的结论是我们的人才培养方向是创新和创业."
当然,在当前全社会倡导创新和创业的潮流下,这种定位不能再称为“特色”。但是,在沈满仓看来,高校人才培养的方向并不一定是追求所谓的“特立独行”。关键是要与当地的社会经济环境甚至历史文化相匹配。
“就我们学校发展的阶段特点和区位优势而言,宁波一直是创新和创业的沃土。我们所在的宁波也是中国科学家和企业家数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沈曼孔说,在宁波大学,几乎所有的建筑都来自“宁波集团”(宁波企业家组成的商业集团)的捐赠。每栋建筑都是以“宁波集团”的一位企业家的名字命名的。
“宁波帮”的精神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此外,“实事求是,应用经验”的校训也与创新和创业相对应,这对我们培养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都有很好的优势。”沈沙井说道。
在他看来,大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人才和科学研究。两者不是分离和孤立的,而是要把科学研究的成果渗透到人才培养中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得到更好的训练,教学才能“活”起来。“宁波充满了创新,有太多的材料可以与学生分享。在这方面,所有科目都是通用的。”
当然,人才培养也应该响应社会的需求,但这种响应不应该简单地顺应社会。“我们不能为了找工作而培养任何专业的人才,但我们应该考虑大学本身的发展规律。”沈曼红表示,高校应该意识到一些学科在市场上是有竞争力的,比如计算机、工商管理等。,而其他人则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如文学、历史、哲学、数学、物理和化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学科不能依靠社会竞争获得资源,但是没有基础学科的支持,其他学科很难发展好。“总的来说,我们的人才培养和学科设置应该满足社会的整体发展需要”。
自主权的价值不亚于资本投资。
自“双一流”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层面一直在大力推进相关建设,许多地方*也在这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但是,沈满仓认为,地方高校的发展除了资金支持外,还需要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的帮助和支持,是“双一流”的。
“不用说,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增加投资肯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但更重要的是给予大学进行改革的*。”沈满仓强调,对于高校的发展来说,下放办学自主权的实际价值不亚于资本投资。
他说,需要制度和机制来充分激发高校教职工的积极性。“世界上一些大学能够成为世界级大学的重要原因在于它们拥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事实上,在"双一流"战略出台后不久,有关部门就向公众表示,在"双一流"建设中,*将逐步落实高校自主权。然而,大学的自治涉及不同的方面。那么,什么是高校最需要实施的自主权呢?
"在我看来,设立学科和专业的自主权问题相当突出."沈曼红说,高校工厂化生产现象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专业课设置缺乏灵活性。20世纪90年代,国内一所大学曾开设房地产专业,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被取消。然而,事实上,在开设这个专业的四年过程中,绝大多数接受过培训的学生最终进入了房地产领域,甚至成为了房地产行业的企业家。
"这样的职业越多,就越专业."沈曼红坦言,目前,很多学校的学科和专业设置过于僵化,导致数以千计的学校。因此,如何将设立学科和专业的权力下放给学校,需要相关部门的考虑。
当然,在相关部门下放自主权的同时,高校行使自主权也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内部制度和机制的建设至关重要."沈曼孔说,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外部的。同样规模、同样投入的学校,有的办得好,有的办得差,这是学校内部制度和机制建设的问题。
在他看来,明确高校的内部*和机制,限制行政权力是非常重要的。
“高校的内部结构主要是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以教师代表大会为代表的*权力之间的平衡。在中间,校长往往拥有绝对的行政权力,但我们不能把所有的资源都分配给校长。沈曼红说,毕竟,一个人和一个团队的视野是有限的,高校的发展应该借鉴学术委员会和教师的意见目前,我们已经建立了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权力之间的制衡框架,但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本报实习生阚凤云也为本文撰稿)
上一篇:特朗普“禁穆令”困扰美国大学
下一篇:中国历史——司马相如和卓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