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经常服用
一个64岁老人,6年前因为双膝关节疼痛,当地的医生给她用双氯灭痛治疗,用药后止痛效果很好。一盒药用完后关节还痛,她就自己购买该药治疗,以后每天痛,就每天服药。就这样,每天6粒双氯灭痛,连续使用6年。
前几天她因为胃痛、恶心,吃不下东西,到医院检查,做胃镜发现是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同时血液检查发现轻度贫血,血肌酐300多,考虑是慢性肾衰竭而转到肾内科治疗。
入院后进一步检查,尿中有微量蛋白,双肾已经轻度萎缩,ECT查肾小球滤过率46 ml/min,正常人为90 ml/min,她已经是中度肾衰了。
更多的检查排除了肾病的其他原因,结合病史分析,她慢性肾衰竭的罪魁祸首就是双氯灭痛,也就是药物导致的慢性肾衰竭。长期使用双氯灭痛导致肾小管间质性肾炎、慢性肾衰竭、双肾萎缩,肾衰竭导致肾性贫血。
此外,她的反流性食管炎和慢性胃炎,双氯灭痛也是“元凶”。
我们又请骨科医生给她会诊,她的双膝关节属于严重的退行性变,药物治疗无效。也就是说,她吃了6年的药,把肾“吃坏了”,关节也没有治好。
双氯灭痛属于解热镇痛药,专业上称非甾体类抗炎药。
这类药有百年历史,是个大家族,而且家族成员不断增多。我们耳熟能详的阿司匹林出自这个家族,早些年的去痛片、安乃近、消炎痛、对乙酰氨基酚、氨基比林、保泰松等属于这个家族,现在常用的布洛芬、扶他林、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都是这个家族成员。
解热镇痛药,顾名思义,这类药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感冒发烧、头痛脑热、腰酸背痛、摔打扭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都会使用这一类药物,所以这一类药是应用最广的药物之一。
据估计,全世界每天有3000万~4000万患者在使用这一类药物。在日本,1989年有关解热镇痛药的处方高达1.8亿张。我国尚无这方面的统计资料,但由于人口众多,推测可能是世界上使用解热镇痛药最多的国家。尤其是在农村,这类药几乎“包治百病”,一有不舒服便服用这一类药物。
但是,这一类药有许多副作用。
1、胃肠道损害
开始服药,病人就有可能出现上腹部不适、恶心、消化不良、腹痛等,长期用可导致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穿孔等。
这位老人就是因为长期用药出现了胃肠道损害。
2、心血管损害
这一类药物引起钠水潴留、水肿,可导致高血压和心衰。一些原本血压控制平稳的高血压患者,服用这一类药物后可能出现血压升高。
3、肾损害
解热镇痛药是目前最常见的肾毒性药物,使用的剂量越大,使用的时间越长,发生率就越高。
解热镇痛药导致的肾损害分为急性肾损害和慢性肾损害。
几乎所有的感冒药中都含有这一类药,经常报道的服用感冒药后急性肾衰竭就是这一类药在作怪,属于变态反应性肾损害。
长期服用可导致慢性肾衰竭。
肾损害早期症状不明显,个别患者可能表现夜尿增多,但往往被忽略。中期损害可以出现少量蛋白尿,尿蛋白定量一般不超过1 g/日,还可出现轻度镜下血尿及管型尿。
晚期可出现血肌酐升高,慢性肾衰竭,肾萎缩等。
等症状明显时,往往为时已晚。
这类药具有抗炎、止痛、退热等作用,作用谱非常广,差不多生活中的小痛、小病都可以使用,而且这类药多为非处方药,不需要医生的处方就可在药店自行购买,所以,滥用现象也呈增多趋势。
世界上最权威的药品监督管理机构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对这一类药提出了明确的警告,许多医生也不厌其烦的科普这一类药的危害,奈何许多人不听、不信。
解热镇痛药对人类的贡献大于危害,而且短期使用一般没有问题,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副作用多而因噎废食。但药物再好,也不能滥用。
健康提示:
1、除非必须,不使用此类药物:首先要明确诊断,该不该用,什么时候用,用多大量,用多长时间,用药期间需要注意什么,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使用,严格的遵从医嘱,合理用药。
2、避免使用危险性高和不良反应大的药物(如保泰松等),尽量使用新上市的选择性环氧化酶-2(COX-2)抑制剂比如美洛昔康、塞来昔布、罗非昔布、尼美舒利等,止痛作用好,消化道、肾脏等副作用小。
3、不同时使用2种或2种以上解热镇痛药。
4、一般不与糖皮质激素同时使用。
5、密切监测副作用。
6、高危人群(如老年人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肝和/或肾功能受损等患者)使用应慎重,必要时酌情减量。
作者:天津市泰达医院
肾内科 李青 主任医师
来源;科普中国
上一篇:“牙疼”?别怪基因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