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科研产出信任危机,需要整个共同体参与
公开发表科研成果是科学界交流的重要手段,但现在,科学界内部对科研成果的信任危机似乎正在加剧。最近,爱思唯尔和感知科学联合开展了一项关于全球研究人员对科学研究成果信任度的调查。结果显示,大约37%的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读到的科学研究成果中只有一半或更少是可信的。
"人们对科研产出的信任开始下降,这是一个真实的现象."爱思唯尔公司客户洞察研究主管阿德里安·穆里根在25日接受《每日科学》采访时表示,这一现象令人担忧。
较少的信任,更多的搜索时间
3313名研究人员参加了调查。他们被问及,“上周你见到或读到的各种科学研究成果中,你认为可信的比例是多少?”
据该国称,美国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员最信任,而印度、韩国和日本的研究人员最怀疑。中国的信任度不高也不低。59%的中国研究人员认为他们读到的全部或大部分科研成果是可信的。
当然,提问是科学家的必备素质。然而,阿德里安认为,如果对一项科学研究成果的怀疑使研究人员不得不在常规过程中增加过程进行验证,那么这种怀疑可能已经变成了“不信任”。
因为他们不相信自己读到的科研成果,研究人员会采取一系列验证措施:57%的研究人员会仔细检查附录中的材料或数据,52%的研究人员会寻求其他可靠的来源来提供证据。还有一些人只是决定缩小选择范围,只阅读同行评审的期刊,只从他们认识的特定机构或研究人员那里获得研究结果,或者只阅读别人推荐的研究结果。
这种看似简单而粗糙的收缩可能也是必要的。毕竟,科研产出的数量一直在增加。
调查显示,从2011年到2019年,研究人员每周搜索文档的时间增加了11%,而阅读文档的时间减少了10%。这种现象有许多原因,阿德里安指出,“不信任”是其中之一。不信任使得研究人员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检查他们检索到的文件。
标签系统是否指导文件质量?
你为什么不相信别人的科研成果?
阿德里安分析,研究人员的数量显著增加,每个人都有发表文章的压力,产出的质量不可避免地参差不齐。一些研究成果发表在预印本和社交媒体上,因此无法确定它们是否经过同行评审。然而,一些文章发表在旨在赚钱的期刊上。即使有同行评议,也可能质量不高。一些研究人员抱怨说,一些研究没有详细提供论文中包含的数据、代码和工具,“论文中报告的模拟代码的正确性一般无法得到验证”;一些研究人员还指出,由于捐赠者的立场,一些研究是有偏见的,但信息没有披露。
结果,研究人员不得不花费更多的精力来确认他们自己的研究所基于的科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这实际上降低了科学研究的效率。
我能怎么做呢?有一些常见的做法可以避免“从坑里掉出来”在搜索文献时,研究人员可以很好地利用筛选工具,找到质量可控的科研内容。在进行研究和发表研究时,研究人员还应遵循正常的科学研究程序,以确保文章的可信度。此外,阿德里安还建议,可以在科学界建立一个“信号灯系统”,也就是说,一个标记系统来标记科学研究成果的“好”和“坏”。这样,研究人员可以在搜索文档时看到文档的“质量等级”。
今年6月,埃尔塞维尔建立了国际研究中心(ICSR)。该中心将与学术界密切合作,通过分析科研评价的定性和定量指标,创建一种更加透明和稳健的科研评价方法。
"当然,没有成熟的指标体系来评价科研成果的可信度."阿德里安告诉《每日科学》记者,他们仍然需要进一步研究如何评估它。他还指出,标签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需要整个科学界的参与。
-原标题:科学界的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