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
张文宇,原名张绍岳,1910年1月9日出生于福建省惠安县一个沿海山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里只有几亩农田和一家中药房。八个兄弟姐妹中很少有人识字。由于祖父的宠爱以及亲戚和老师的关心,排在第四位的张文宇是唯一一个有幸被送去学习的人。在村子附近的一所私立学校学习了两年后,他又上了四年小学。
小学毕业后,他考上了泉州培源中学。然而,他的哥哥和姐姐相继去世,他的父亲让他回家工作来帮助养家。在小学老师和亲戚的劝说和支持下,他勉强同意继续上学。依靠学校的奖学金和张文宇自己的小学教学及其他劳动收入,我在高中学习了三年半。高中毕业前,因为反对包办婚姻,带着培源中学校长许的推荐信独自来到燕京大学。在谢教授的帮助下,在补考后被燕京大学物理系破格录取。
他于1931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1935年去英国学习,之后获得博士学位。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文宇满怀救国救民的热情于1938年秋回到中国。他在四川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1943年,张文宇再次出国,在普林斯顿大学和普渡大学担任教授。1956年,张文宇冲破重重障碍回到了祖国。回国后,他担任中国科学院宇宙射线研究室的研究员、主任和副主任。为了发展中国的高能物理,根据*总理的指示,1973年成立了高能物理研究所,1973年至1984年由张文宇任所长。
张文宇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和中国高能物理。他在放射性同位素、宇宙射线大气簇射和奇异原子研究方面做出了开创性贡献,并发明了在国际科学界享有很高声誉的复丝火花计数器。他积极推动南罗雪山宇宙射线实验站的扩建。他和肖健先生共同领导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云室集团的建设,进行了高水平的物理工作,并培养了一代宇宙射线研究人员。
1981年,张文宇亲自主持了中国高能物理研究基地建设调整方案的论证。它在决定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结构及其物理目标和能量区域的选择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张文宇为中国高能物理的发展付出了全部努力,并在晚年贡献了全部精力。
人物百科全书
张文宇是著名的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高能物理学会名誉主席,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名誉所长和研究员,中国宇宙线研究和高能实验物理的奠基人之一。他一生致力于核科学的研究和教学,并做出了许多重要的发明和发现。最突出的学术成就是μ介质原子的发现,它引发了对奇异原子物理的深入研究。对实验科学的重视和实验基地的建设,为我国高能物理的发展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核科学领域培养了大量人才。
上一篇:用一个专业撬动一个行业
下一篇:电网的“安全卫士”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