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用一个专业撬动一个行业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08:24:59
...

南航党委书记郑永安向首批直升机毕业生赠送了纪念品。

■王志康,本报见习记者

说到飞机,你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固定翼飞机,比如环球飞行的客机和保卫国家领土的战斗机。然而,也有一种旋转翼飞机,它使用发动机来驱动旋翼提供升力并把它举到空中,即直升机。它是20世纪航空技术最具特色的创造之一。它兼具军事和民用功能,可广泛应用于作战、交通、巡逻和救援等领域。

60年前,中国唯一的直升机专卖店在中国西北部开张。第一年已经过去了,中国的直升机工业发展如何?现在的国际地位是什么?未来将走向何方?前几天,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举办的庆祝中国直升机产业成立60周年暨直升机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这些问题被曝光。

过去:坎坷的道路和广阔的前景

故事开始于1957年。

当时,中国的直升机专业诞生在西北工业大学。这个专业刚成立的时候,可以说是“穷极了”。

“我们是从西方科技大学的平面设计专业中选出来的,20个人组成了一个班。”在论坛现场,第一位直升机专业毕业生徐中回忆说,虽然有课程,但在中国航空业相对落后、直升机专家非常稀缺的时候,教师也是一个问题。"学校让1957年的毕业生担任第一批直升机专业教师."

现在,尽管这个专业的第一位老师郭泽宏已经80多岁了,但他对那个时代的记忆仍然记忆犹新。他回忆说,最初只有7名教师,在一个小房间里,依靠几本苏联教科书,一群从未接触过直升机的师生开始了这个全新专业的开始。

“我们的老师非常努力,因为他们必须学习有关直升机的专业知识,并教我们学生。每个人学习到深夜12点是很平常的事。”徐中说,尽管一开始条件很困难,但没有一门与直升机相关的课程,如空气动力学和结构强度,被抛在后面。

1970年,直升机专业从西北工业大学转到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前身)。迄今为止,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也是中国唯一一所拥有直升机专业的大学。

当我们毕业时,航空业并不十分繁荣,但徐老师鼓励我们在主机厂工作,不要因为我们认为该地区落后,待遇不好而放弃。南航1997级学生、现任南航直升机部副主任高亚东说,老教师对航空的热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

这种爱也充分体现在航空工业直升机研究所副所长兼首席设计师邓京辉身上。他于1986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主修结构强度,后来在中国南方直升机公司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在30多年的直升机研究和设计工作中,他经历了从设计师到专业副组长、组长、副主任、主任、专业副总工程师到模型总工程师、从研究副主任到研究所总设计师的职位转变。

"在直升机这个广阔的领域,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可以做很多事情."回顾自己的经历,邓京辉直言不讳地说,十年后要安下心来,磨刀霍霍。

现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当

在过去的60年里,共有近3000名人才走出直升机行业,推动中国直升机行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前30年为后30年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和技术基础。”谈到中国直升机产业60年的发展,邓京辉说:“目前,中国直升机已经形成了12个平台、60多个机型的谱系,基本满足了国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

据他介绍,从逐渐退出市场的第一代和第二代直升机,到交付给用户的第三代直升机,再到自主研发和自主保障第四代直升机的能力,各种国产直升机设备不断升级换代,使用寿命越来越长,性能越来越好。这是近几十年来中国直升机行业最大的变化。

对于邓景辉提到的发展变化,航空工业直升机的总设计师吴喜明,direct -10和direct -19的总工程师,以及1984年中国南方直升机的校友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

“如今,中国直升机领域的许多研发成果早已与国际先进水平齐头并进。”例如,吴喜明说,中国第一架7吨民用直升机AC352是中外合作的结果。在研发过程中,不仅中外研发比例分别达到了罕见的50%,而且这类最重要的主转子系统也是由中国设计制造的。“这无疑反映了人们对中国直升机技术的认可程度,而这只是中国直升机行业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然而,直升机行业的快速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此期间,它面临着来自国外的许多技术*。在论坛上,航空工业直升机设计研究院院长、1990年南航直升机专业校友焦红与大家分享了他的个人经历。

当时,五指10的发展进入了关键阶段,但美国*了关键的发动机技术,给中国武装直升机的制造带来了很大困难。面对这样的困境,中国直升机机组人员改变了思路,对五指10进行了全机减重设计,以提高其承载能力,并代之以国产发动机,使其在空重比方面成为世界上最好的直升机,同时大大提高了国产发动机的性能。

“我们不怕外国技术*。如果外国*我们,我们可以在任何领域取得显著发展,例如原子弹、氢弹和直升机引擎。”焦红叹了口气。

未来:瓶颈期也是机遇期

尽管取得了许多成就,但中国直升机产业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中国直升机的发展将是未来十年的一个窗口."吴喜明认为,从纵向来看,中国的直升机技术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但从横向来看,中国的直升机技术还没有达到可以击败外国竞争对手的水平,要做大做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中国的直升机在这十年内不能形成工业规模和用户规模,一旦它们在低空开放,就会被外国品牌挤出市场。”

为了变得更大更强,我们必须首先在直升机技术上取得突破。用焦红的话说,“我们现在几乎吃光了所有的旧书”。

在技术突破方面,邓京辉认为,重点应该放在重型直升机和高速直升机等新机型的研发上。例如,在汶川地震中,大型悬挂设备的重量约为13至15吨,只有重型直升机才能承载这种重量

此外,中国在发展民用直升机方面也有巨大需求,例如救灾、警察巡逻、森林保护和防火。但是,由于我国民用直升机发展较晚,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急需建立国产民用直升机品牌。

"发展民用直升机产业,我们应该主动出击,抓住历史机遇."焦红说,为了让中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领先,他们必须有自己能处理的东西。“在民用直升机领域,安全性和可靠性将是最重要的发展方向,也是弯道超车的关键。”

“目前,随着中国低海拔地区的逐步开放,未来十年也将是中国直升机行业的一个机遇期。”吴喜明说,只有抓住这一机遇,不断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直升机,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为了抓住未来十年的发展机遇,直升机专业人员应该是重中之重。对此,中国南方航空航天研究所所长夏品奇非常自信:“今天,我们的教材和实践已经达到国际水平。”

此外,随着理论、实践和创新的结合,中国南方直升机专业人才的培养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例如,去年8月,在美国直升机学会主办的世界大学生旋翼机设计大赛中,夏品奇的中国南方“极光黎明”队与来自不同国家的19支队伍进行了角逐,最终获得冠军。这也是第一次非美国队赢得比赛。

目前,中国南方航空公司是中国唯一一所拥有完整直升机专业培训体系的大学。在过去的60年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参与了中国大多数直升机型号的开发,并培训了许多首席和副首席直升机型号。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架直升机和第一架无人直升机就是在这个专业诞生的。

《中国科学日报》(第五版《大学周刊》,2017年10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