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科普

抗艾博士后吴蓓丽 搞科研不想止步于实验室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0:38:32
...

“世界上超过40%的西药针对GPCR(G蛋白偶联受体)。GPCR有800多种,而只有50种被破解了。”在我面前,长着飘逸长发和及膝短裙的吴蓓莉,在谈论科学研究时皱起眉头,看上去严肃得像个新人,但眼神却很随意,笑声也很放肆。

解开更多GPCR结构,探索主要疾病的发病机制,开发相关药物。中国科学院上海医学研究所的吴蓓莉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12年,今年才40岁。她说她最喜欢的运动项目是F1(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但是很难把她瘦弱的身体和疯狂的赛车联系起来。

事实上,一年内发表三篇*学术期刊文章,七年内“解锁”八个与重大疾病药物研发相关的GPCR晶体结构,并联合开发抗艾滋病药物...吴蓓莉在她的科研领域也是“野”的,没有赛车的宣传,但也享受着赛车手沉浸在赛道上的真诚和快乐。

科学研究的乐趣首先是在实验室里尝到的。

GPCR是细胞表面蛋白质中最重要的一类。吴蓓莉把它比作细胞与外界交流的“信号兵”。分析GPCR的三维结构,揭示“信号人”特定的信号识别机制和信号传导机制,可以为针对GPCR的药物研发提供线索和依据。

2007年,吴蓓莉和她的丈夫去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这对研究夫妇在同一个实验室开始了他们各自的GPCR研究项目。

三年后的一个晚上,吴蓓莉在陪同父母去美国探亲时,突然收到丈夫从实验室发来的一封电子邮件,里面有三年来一直没有成功的CXCR4蛋白晶体照片。丈夫说,“看,你的CXCR4蛋白晶体出来了!”回想当时的情形,吴蓓莉还是忍不住用手快速地拍着桌子,她的眼睛里闪烁着喜悦和光芒,像个孩子一样激动。

CXCR4是800多种GPCR之一,也是“世纪杀手”艾滋病的两位“圈内人”之一。为了找出蛋白质分子与细胞之间的“共谋”机制并阻断其“功能”,首先必须破解蛋白质的三维结构,其中一个重要步骤就是制备蛋白质晶体。为此,吴蓓莉在过去的三年里做了无数的假设和尝试,不断地调整各种实验条件,但还是失败了。在似乎没有成功迹象的焦虑阶段,她勇敢地尝试了一种她认为不可能的方法,但得到了期待已久的结果。

2010年10月,吴蓓莉在《科学》杂志上成功发表了CXCR4蛋白的三维结构。三年前,雷蒙德·斯蒂文斯教授领导的团队分析了世界上第一种人类衍生的GPCR蛋白的晶体结构,那一刻的喜悦就像每个人在实验室里开香槟的感觉一样。

然而,这一次香槟的主角是他自己。

“提炼”新的抗艾滋病药物

2011年,吴蓓莉带着分析CXCR4结构的成功经验重返上海药学院,建立了GPCR结构生物学研究平台,先后收获了8种GPCR结构,实现了中国GPCR结构判定的零突破。这包括——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的另一个“知情人”——第五代传播控制中心。

此前,世界上唯一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马拉维诺已经上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对GPCR的结构分析揭示了马拉维抵抗艾滋病毒感染的机制,也使科学家能够进一步了解艾滋病毒感染的机制。

今年5月,吴蓓莉与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姜华良院士、刘宏教授等进行了计算机模拟、化合物合成和药理功能筛选等方面的合作,最终获得了高质量的蛋白质晶体,成功地分析了趋化因子受体5的三维结构,并开发出了一种新的趋化因子受体5拮抗剂候选药物seraveno。

据报道,塞拉维诺在药效、毒副作用、剂量等方面明显优于马拉维诺。目前,塞拉维诺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此外,2018年5月,吴蓓莉的研究小组首次测定了与两种抑制剂结合的神经肽Y受体Y1R的高分辨率三维结构,为治疗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的药物研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我不想在实验室停留。"吴蓓莉说,当她从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回到上海医学院时,她计划将所学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疾病治疗和药物开发做出一点贡献。

“享受相对纯粹的科研乐趣”

GPCR的三维结构的共同点是七根弹簧状的螺旋柱,在中间围成一个“口袋”空间。人们普遍认为信号识别发生在这个“口袋”里。然而,在分析抗血栓药物靶点P2Y1R的过程中,吴蓓莉发现其信号识别发生在分子的外表面,而不在传统认知的“口袋”中。"这给了学术界一种动力,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吴蓓莉说。

吴蓓莉最喜欢的F1赛车被称为“天才赛车”。与“天才司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吴蓓莉说她不是天才,但她有更多的“执拗”和“坚持”,直到她达到自己的目标,她才会停下来。

“很多人问我,做科学研究很难吗?事实上,我并不觉得辛苦,科学研究相对来说比较纯粹,不受其他公司的干扰,快乐和悲伤都很简单。”当实验如预期的那样成功时,人们会感到高兴。如果失败了,找到一条新的道路。没有终点,但有无限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