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研讨国家应急科普*建设
近日,中国科协召开紧急科普座谈会,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组长山、清华大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施瓦茨曼学者主席蓝雪等参加。
专家认为,应急科普在预防和控制新发肺炎疫情中,为传播科学知识、促进社会稳定发挥了积极作用。全面总结经验和做法,构建*部门、社会机构、科研力量和大众传媒有效协调联动的国家应急科普体系,围绕安全文化、危机应对和心理健康提升科普能力和国家应急管理水平。
专家在会上指出,当前应急科普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国家应急管理系统缺乏科普。相关职能部门在应急管理中为科普而战,投入有限,没有制度化的合力。第二,应急科普平台缺乏权威性和时效性。一些权威专家不敢轻易说出来。科学谣言和不科学的“专业建议”充斥着自我媒体,紧急科普在主流媒体中相对不顺畅。公众面临着普通科普信息超载和权威科普信息短缺的矛盾。第三,公众缺乏科学素质,全社会没有形成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例如,各种科学谣言加剧了焦虑和恐慌。一些地方出现了不合理购药现象,甚至含有双黄连的兽药也被抢走。
对此,专家们提出了三条对策。一是积极完善国家应急科普机制,提升中国科普平台和科学水平,建设权威、关键、专业的第三方应急科普平台,连接*媒体和主流互联网新媒体,建立应急科普“绿色通道”。
二是加强新时期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顶层设计。根据未来15年国家发展战略目标和公众科学素质的内在要求,编制《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21-2035年)》,实施《新时期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大力推进科普理念、体系、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 研究构建新时期科学素质发展的监控指标体系,将健康素质、安全素质和应急素质纳入科学素质
三是加强科普工作制度保障,会同有关部门推进《科普法》的修订,加大《科普法》的普法工作和执法力度;推进科技*改革,推动科普内容嵌入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明确重大科研项目立项、实施、验收和成果发布等各个阶段的科普要求。加强“基层科普行动计划”保障,深化科普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大力加强中国特色现代科技馆体系建设和发展。
此外,专家认为,应建立国家应急科普专家库,以加强科学界的外部声音机制,建立科学研究人员科普声音的容错机制,保护和鼓励科学家与公众互动。同时,要建立社会化参与科普的长效机制,依靠中国公众的科学素质来推动联合体,构建社会化科普生态,推动社会化科普专项基金和科普奖励的设立。
上一篇:入耳什么意思 入耳的反义词
下一篇:坚决扫除科技创新的*障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