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把脉中药标准化体系建设:不能让中医毁在中药上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2:08:05
...

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兴奋剂带来了假冒伪劣、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营养价值降低等问题,不仅影响了中药的疗效,降低了公众对中药的信任,也成为困扰行业发展、阻碍中药“走出去”的难题。对此,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直言不讳地表示,中药可能会被中药摧毁。

最近,在中国中药协会举办的“2016中国中药种植者和中药生产者战略高峰会议”上,近200名业内人士关注中药质量问题。他们呼吁中药产业成为中药现代化的重要基础。要从源头上保证中药生产,加快中药栽培和加工标准化体系建设。

中医的培养更多的是“量”而不是“质”

云南省中药材种植行业协会会长苏宝通过长期调研,发现了当前中药材种植基地存在的问题。一是中药质量品种逐渐流失,盲目引进、增产和采摘,重“量”轻“质”。第二,种植技术大多缺乏科学性和创新性,这表现在农药和初级加工技术的不合理使用。三是药材销售过程缺乏有效的运行机制,药材市场信息流通不畅,药材销售模式单一。第四,药材采集加工的可持续性不强,采集加工大多缺乏规划,加工工艺不合理。2015年,三七的供需比例约为7: 1,三七价格大幅下跌,因为种植者无视警告,大幅扩大了种子生产。

福建海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海英告诉记者,目前,中药材在加工环节的道路上暴露在阳光下,用硫磺熏蒸,包装环节不规范、过度包装、无标识。物流环节原始、粗糙、低效,维护环节发霉、滋生昆虫、掺假和假冒。质量检查和监督很困难。

此外,中医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正宗的”。由于不同地方的地理环境不同,药物本身的治疗效果也有显著差异。正如一方耕种水土,另一方耕种人一样,生产地对传统中药有严格的限制。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黄璐琦曾经说过:“中医强调正宗的医学。这种道地药材是从长期的中医临床实践中获得的。虽然现代科学方法无法充分揭示其内涵,但道地中药材确实是控制中药材质量的一种模式。”近年来,野生中药资源越来越少。保护和培育它们是当务之急。

中药种植者应适应国家标准要求

随着人们对健康概念认识的提高,人们对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生活和保健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对中药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统计显示,2014年,全国共设立中药生产企业3813家,总产值7302亿元。目前,中国中药材约有1200种,全国种植的中药材年产量约为300万吨,预计到2020年需求量将达到670万吨。随着供求关系和政策的实施,中药产业正面临双重效益。

中草药的需求面很大,包括中成药制造商、中草药制造商、超市等。特别是在国际需求方面,赵海英坦言:“我国生产和出口的许多中草药以低价出口到日本、韩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提取有效成分后,功能性食品被成功加工,然后以高价售回中国或进入国际流通领域。中药的发源地在中国,但中国制药公司在国内外都遭遇了挫折。另一方面,日本的中药产业正在蓬勃发展,其对外贸易也做得很好。”

专家认为,投资、消费和出口的需求方面正在刺激中草药供应方面的结构改革。我国中草药种植者应适应国家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种植的科学性。要实现种植和加工企业之间的合作,来源明确,过程可控,质量可以检查,数量可以调整,责任可以追究。

从源头上控制中药质量

中国中医药学会中药栽培委员会主任王认为,实施中药保护与发展规划,必须肩负起中药源头的历史责任,把中药栽培基地作为工业企业的“第一车间”,把中药栽培基地发展到新的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具体来说,基地的建设应该“加强四倍”一是要加强宣传教育,自觉遵守药物栽培标准和规范,严格控制栽培质量。第二,*和检验部门应加强监测力度,将监测的前端延伸到生产源头。第三,加强对贸易往来的重点监控,逐步消除流通领域的灰色地带。第四,加强现代中草药种植技术的推广应用。最后,提高了药材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效果,保证了药材种植过程中植物原有的生态需求,创造、适应和保证了药材生长所需的环境和条件,保证了药材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枸杞在对外贸易中的出口量持续增长。2015年,枸杞以980万公斤位居中国出口第二。然而,自2010年以来,由于农药残留超标,枸杞也已退居所有中草药之首。对此,青海提出了枸杞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加快培育符合枸杞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枸杞产业管理组织体系,共同推动枸杞产业加速发展做大做强。目前,柴达木枸杞产业种植面积已超过45万亩,已成为促进海西现代农牧业经济稳定发展、支持农牧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柱产业。(记者赵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