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发布报告称我国植被状况总体好转
5月28日,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首次发布《2012年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该报告由两份子报告组成:“陆地植被生长状况”和“陆地地表水分布状况”。
该报告在分析我国的情况时指出,我国的植被状况总体上有所改善,地表水体变化不大。
“三北”地区植被状况明显改善。
在该报告中,平均最大叶面积指数(MLAI)和平均叶面积指数(ALAI)用于监测植被生长。
就全球植被状况而言,报告显示,在过去30年里,全球地表植被的生长普遍有所改善。其中,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该地区气温升高密切相关。
报告显示,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陆地植被的增长呈现出全面改善的趋势。然而,地区差异相当大。叶面积指数总体分布呈东高西低的趋势,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该报告的起草人之一、北京师范大学全球变化与地球系统研究所成员梁顺林教授认为,过去30年来,中国在改善植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报告显示,“三北”防护林带、退耕还林(草)、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三北”地区的生态状况,该地区已成为中国近30年来植被变化最显著的地区之一。
在整体改善趋势下,一些地区的植被状况有下降趋势。该报告显示,在内蒙古东部、四川东南部和长江三角洲等一些地区,MLAI和ALAI已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东部和四川东南部的MLAI和ALAI下降区的分布与近30年来主要城市的扩张区基本一致。
梁顺林认为,东部地区城市建设的加速以及农田和城市绿地的减少影响了当地植被的覆盖。
鄱阳湖水域整体萎缩
关于陆地表层水的分布,报告显示,全球陆地表层水在空间上的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和赤道地区。其中,北美和亚洲拥有世界75%的地表水。
该报告显示,中国陆地表层水的空间分布总体上呈现南多北少、东少西少的特点。2010年,水域面积为142,300平方公里,排名世界第四,仅次于加拿大、俄罗斯和美国。拥有最大水域的五个省是*、青海、江苏、*和湖北。
报告还显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鄱阳湖的水域面积每年都有很大的变化,高、枯水期的水域面积相差2000-3000平方公里。在过去的11年里,水域面积总体上呈缩小趋势。
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总工程师陈军表示,鄱阳湖是此次监测的七大湖泊中水域波动最大的一个。水域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作物生长的影响值得关注。
陈军说,从过去10年的情况来看,中国陆地和水域的总体分布没有多大变化。今年,全球湿地状况的遥感监测将开始了解中国的湿地变化。
高精度、高质量、最长时间序列监测
"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具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郭华东表示,建立长期连续动态监测系统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周围环境的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应对气候变化和*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郭华东表示,中国的遥感监测技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但这种监测已达到高精度、高质量和时间序列最长的水平。其中,以30米空间分辨率卫星数据为基础,形成了目前世界上空间分辨率最高的2010年全球陆面水域空间分布遥感定量数据集。在国内外遥感卫星数据研发的基础上,每8天形成一个30年时间序列的全球陆地植被叶面积指数,这也是世界上首次公开发布的最长时间序列监测数据。
遥感数据分析的结果经得起考验吗?梁顺林说,监测反映了宏观层面的情况,这可能与人们在某些领域的实际感受不同。他说,遥感监测算法准确,能够经受住真实性的检验,能够反映中国过去30年植被的总体情况。
据报道,国家遥感中心计划监测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变化,今后还将对城市建设用地和其他地区进行遥感数据监测。
上一篇:光导纤维-时代科技的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