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杂交稻早熟高产分子生理机制研究取得新进展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4:02:44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研究所)成功克隆了显性早熟长链非编码基因Ef-cd,深入揭示了Ef-cd基因调控水稻早熟的分子机制。该结果最近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并被推荐为同期的亮点。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水稻技术体系的成熟及其在中国的广泛应用,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得到了极大的解决。然而,在我国杂交水稻的早期,存在着“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问题,即“高产而不早熟,早熟而不高产”。选育的杂交组合一般生育期较长,这限制了优质高产组合在实际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因此,培育早熟高产水稻一直是育种者的重要研究方向。虽然育种家在过去30年中培育了许多早熟品种,解决了杂交早稻“优而不早,早而不优”的技术难题,但这些早熟高产的分子生理机制尚未得到分析。

中国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千千和东北地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杨宇发表了关于研究结果的微观评价文章。他们指出,Ef-cd基因的挖掘和利用将有力地促进对连作的适应,特别是对粮、菜、粮、油连作水稻的早熟和高产。有望解决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中的“超亲和晚熟”问题。

东北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和江西师范大学教授张是这篇论文的合著者。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褚成成、四川大学研究员邓小建和方俊是通信作者。该研究由国家自然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资助。

相关论文信息:https://www.pnas.org/content/116/37/1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