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生态系统长期观测研究数据共享发布会举行
为了更好地落实国家《科学数据管理办法》的要求,促进生态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实现长期生态观测数据的开发、共享和应用一体化,9月27日,“中国长期生态观测研究数据共享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由科技部国家科技基础设施平台中心和中国科学院办公厅主办,由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网(CNERN)、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CERN)、中国通量观测研究联盟(ChinaFLUX)和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NESDC)联合组织。中国科学院孙红烈院士、陈、院士、中国工程院尹维伦院士出席会议。
在科技部的支持下,中国建立了53个*生态系统观测研究站,开展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长期观测研究,积累了长期、系统、连续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数据。这些数据的综合集成对于揭示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全球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和反馈、制定生态系统管理政策和发展战略、支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将向全社会开放和分享一些经过整理加工和质量控制的生态系统观测和研究数据产品。
公开共享数据主要包括近10年来51个生态站的中国典型生态系统土壤、水和空气元素定位观测数据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长期监测研究专题数据集、2003-2010年中国典型生态系统碳水化合物通量和常规气象数据集、中国区域氮沉降空间网格数据集、中国区域陆地生态系统碳、氮和水通量专题产品数据集。用户也可以登录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http://www.cnern.org.cn)的网站直接下载和使用。
在会议上,来自中国林业科学院、生态环境部、中国气象局、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学院的用户代表获得了数据光盘。
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主任何红林指出,未来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将依托国家生态系统观测研究领域站,发挥国家生态科学数据中心的作用,收集整理相关部门站和专项观测研究网络的数据,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系统观测研究品牌数据产品,继续推进数据共享服务,为相关科研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优质数据资源。
与会专家认为,共享数据将为中国生态安全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和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战略提供重要数据支持。同时,将极大地促进中国生态研究,特别是全球变化及相关领域学科的发展,为中国生态数据共享营造文化环境,促进中国生态科学数据的开放共享和高效应用。
据报道,生态观测数据的标准化收集、管理和公开共享一直是法国国家自然资源研究中心/法国国家环境与发展中心和欧洲核子研究中心/中国通量中心的长期和基础工作。经过多年的建设,中国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生态系统长期观测和研究数据资源体系已经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