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健康科普

缅怀"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

科普小知识2022-07-13 15:46:20
...

骑过未名湖,没有充分欣赏久违的湖光和塔影,天空突然响起了雷声。这是秋天的雷声。在寂静的校园里,这声音是极其惊心动魄的。匆忙赶到龙润花园,闻到了风中荷叶的香味。现在是下午3点,这是吴组缃先生“合法”的步行时间。然而,此时的吴并没有出现在湖边的长椅上。

缅怀"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

"我今天不出去,因为要下雨了。"吴先生解释道:“我已经在家里散过步了。”他指着一个不宽敞的房间补充道,“400次旅行”吴先生头上戴着一顶羊毛帽子,棕色的,形状像一块薄的圆瓦。他说话时,眼睛非常专注。这是一位做事认真的老先生。

20世纪20年代,吴先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时,与原燕京大学的颜元擦肩而过。在那一天的日记中,他写下了“雕梁画栋,红绿相间,像画中的宫殿”的印象。后来,历经沧桑,他在解放之初第一次回到母校,成为中文系的系主任。系里调整后,他重新回到北京大学担任中文系教授,直到现在。据推测,他已经在这座“宫殿”里生活了40年。

吴先生从事《红楼梦》研究多年,影响很大。他最反对的是那些从书中游离出来的关于细节的拙劣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对俞平伯“红学”观点的批评成为一场运动。朱德曾经对北京大学的教授们说:“如果你认为俞平伯的观点是错误的,你应该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吴先生对《红楼梦》的思想和艺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在北京大学开设了一门关于“红学”的特别课程,并在首都剧场给工人、农民和士兵做了几次演讲。据说市场爆满,引起了轰动。

目前,吴先生正在做的最重要的工作是写一本书,名叫《吴皮红楼梦》。多年的古典文学研究和新鲜而有意义的写作肯定会给这本古书带来新的光彩。令吴先生稍感不便的是,目前的大多数出版物都是从左到右水平排列的,而传统的眉版、总版和终版似乎更适合垂直排列的版本。

《武皮红楼梦》将于10月底完成。当时,这本书,被作家和学者都注释为《红楼梦》,肯定会引起“红学”界的注意。

此外,吴宪生仍在写回忆录。上海的《文汇报》已经发表了几个章节。这本回忆录的标题总是“耳语的老故事”。这位笤帚翁,吴先生也,这是已故的吴太太为吴先生所奏,自“*”以来。当时,吴先生被列为不祥之兆,并被命令与语言学家王力先生一起打扫厕所。在这种情况下,吴先生和王先生的父母每天都挥舞着他们的扫帚。吴先生后来谦虚地说:“我可能比王力先生年轻,所以我稍微清理了一下。”几年前的悲伤和愤怒被幽默的语言掩盖了。

吴先生的原名是“祖祥”。他认为这个名字太封建了,于是就改了。他刚进清华时,学的是经济学。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他想成为他的“妻子”,并把文学视为他的“情人”。然而,第二年,他终于和他的“妻子”分手,搬到了中文系。在求学期间,他的小说被鲁迅推荐给谢天,并被翻译到日本。吴先生承认鲁迅和茅盾对他文学道路有很大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他是冯玉祥将军的中文老师。他非常尊敬冯。但他曾对冯说:“我追随你是因为你抗日,而不是因为你只是冯玉祥。”这说明吴先生是一个坦率诚实的人。冯出国后,吴先生作为秘书陪同,为他起草了许多发言稿。冯想从美国去苏联后,吴先生辞去家庭成员的职务,立即回国,而冯则在去苏联的途中去世。如果吴先生不先回家,他将无法逃脱这一命运。

吴先生不擅长喝酒。他称自己为“世袭的”。如果他的父亲这样做,他的儿子和孙义洛也会这样做。吴先生最喜欢吸烟,他写于20世纪40年代的散文《烟》堪称一篇阐释烟草文化的名篇。他喜欢抽烟斗,所以他的朋友们经常把它当成礼物。在最初的两年里,我根据医生的建议立即戒烟。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抽过烟,但有时我还是会在闲暇时擦烟斗。也许,我想象着吸烟的快乐。吴先生是安徽泾县人,所以他似乎不可避免地喜欢茶,而且他也知道茶。他收集了大约几十个茶壶,散落在碗橱上,造型精美而笨拙。其中,有些是自己买的,有些是孩子给的,有些是新老朋友给的。礼物不太重,但很优雅,这是典型的学者。他的家乡以茶闻名。其中有一种叫“方牛郎”的茶,产量很少,被专家们视为稀世珍宝。吴先生曾写道:茶如牛毛。如果被山里的岩石和泉水冲刷,它会非常美丽。吴先生现在还能品尝到这么好的茶吗?

吴先生和他的妻子深受对方的影响。结婚60多年后,吴太太不幸先入了坟墓。吴先生非常苦恼。后来,为了避免接触现场,书房换了房间,家里的陈设也换了地方。然而,我们家有太多的旧东西,我们不能忽视它们,去想别人。!颜元的确很漂亮。它像一座“宫殿”一样明亮。然而,女主人的离去让它变得更加美丽。吴夫妇原来的卧室现在就在书房的一边。自从他的妻子去世后,吴先生拒绝采取任何进一步的措施。

吴组缃先生和季羡林、温家思一样,也是龙润园的成员。他住在9号公寓的206房间。他家的电话号码是2502586。1993年9月21日,我查阅了那一年的日记,拜访了他。10月11日,他写了《吴组缃宫》。11月1日,吴先生因急性肺炎住院。1994年1月11日,他在易贝医学院第三医院因病去世。

缅怀"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

吴组缃(1993年9月吴林著)

我仍然记得和吴组缃先生正式交流的第一句话。我还没来得及坐在他的椅子上,他就问我:“你读过《红楼梦》吗?”

完全措手不及,我诚实地回答,“是的。”

然后他看起来很严肃,问道:“你明白吗?!”

因为我似乎受到了质疑,这让我有点不高兴,我只能沉默地回答他。这时,他的语气稍微慢了一点。他似乎在自言自语,对我说,“你一定不明白。”既然他这么说了,我怎么回答?吴老,你还能聊天吗?!当时我不敢说这个。今天,我仔细考虑了一下。我前后读过《红楼梦》几次,但我真的不敢说我对《红楼梦》100%的理解。尤其是在我知道吴先生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第一任会长之后。

我想吴组缃先生当时的问题一定是他在北京大学开设《红楼梦》专题课时经常问学生的问题。被问及“幸运”的学生,就像我当时一样,“害怕战争,汗流浃背”。吴先生的问题,如果你今天想来,无异于晴天霹雳。

在我的记忆中,应该是我很熟悉的林庚先生介绍我去吴组缃的。林和不仅是清华大学的同学,也是北大中文系的同事。两人在大学时代是好朋友,并保持着终生的友谊。当年,痴迷于文学的吴组缃、季羡林、林庚和李长治被称为清华校园的“四剑客”(在季羡林)。除了李长治先生于1978年去世,享年68岁这一事实之外,我有幸认识其中三位。

缅怀"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

吴林在吴祠堂的照片

吴组缃出生于安徽省泾县茂林村。该村享有“泾县小县城、茂林大村”的美誉。

该村吴氏起源于唐代的吴,是著名的“左台吴”之一。根据一些旧的记录,有119个君主和锡人出生在唐玄宗大中十二年(858)。在Xi宗干府(874)的早期,他们避开王献之士兵,在建康安家。一千九百,一万二千,七千。一千名中举,南唐官员,死于北宋咸平元年(998年),迁居宣州城南。一千有三个儿子,长子千一,几复,字Xi贤,北宋景祐年间进士,曾任衢州教授。景德元年(1004年),他迁居到泾县曲丰县东庄村。吴希贤生了他的第三个儿子,他的大儿子刘志敬留在了东庄,继承了他的祖传遗产。北宋熙宁年间,二儿子安国从东庄迁居宋家滩,与宋家“同居”,因为他在河西娶了宋家的女儿,这是吴在茂林定居的开始。据说他的第三个儿子在创建时已经移民到了长安。他的一些后裔移居庆阳县,后来发展成为“老天武”。吴希贤是吴这个姓的重要人物,他迁居泾县。这一点应该得到证实,但我的考证并没有证明游静统治时期的所谓进士。茂林的吴家现在被尊为世界的祖先之一。

前几年深秋,我曾开车去过泾县。茂林村是专门计划去那里的。主要目的是参观茂林村的吴祠堂。那天,我能够买到门票,在中午祠堂关闭前入场。这座大祠堂在皖南吴祠堂中非常突出。它规模庞大,部件精巧。此外,它也是著名的“皖南事变”发生的重要地方。

据说是茂林吴家七房“绿野堂”的后代。他祖屋的建筑,七间房的大佛寺,至今仍然存在。我赶时间,但没找到。祠堂也是最大的一个。事实上,茂林还有一些吴家的祠堂。吴组缃曾在一篇文章中轻松地写道:“我们的村庄有许多部落。氏族相当大。大祠堂下面还有很多祠堂。”

紧挨着祠堂的是新建的“三吴纪念馆”,纪念三位来自茂林的当代文化名人,即画家吴作人、作家吴组缃和书法家吴玉如(北京大学教授吴小如之父)。

参观完祠堂后,我在村里的古街上逛了很久,意外地在茂林小学遇到了。这所小学的前身是吴组缃的父亲吴继福(1867-1928)于1918年春创办的“于颖学校”。吴组缃和他的妻子沈淑媛(1908-1986)都在这所小学当老师。

茂林人非常重视教育。自北宋建村以来,文风极为繁盛,人才辈出。根据家谱和相关史料记载,茂林仅在明清时期就产生了19名进士和119名举人,使得每年进贡的学生人数难以统计。据说在那些日子里,除了在最高科举考试中成功的候选人的牌匾,所有其他人都被允许挂在自己的寺庙里。因此,毛与荆德江、冀胡、梅一起被列为皖南四大姓。

晚年,吴先生回忆起他1929年考清华的情景。当时,上海考区计划招收150人,但考生超过2万人。最后,吴组缃被录取了。莫琳吴已经在清华与吴和吴半农(1905-1978)。后者是吴组缃的弟弟,他在被清华大学录取时毕业于清华经济系。因此,吴组缃爱上了清华,并申请了经济系,这应该与奈雄有关。

“吴氏宗祠”和“三吴纪念馆”相邻。纪念馆前面有绿树和一个大停车场。停车场对面,有一排新建的房子,各种各样的小商店,还有一个“季枫古董店”。主人姓风星。我想它来自茂林附近的丰村。问吧,果然。但是,冯村人的本姓不是冯。据说封兴人是汉高祖刘致远第五代的后代。韩死后,刘氏家族的一些成员南逃到江西南昌居住。后来的始祖石碣公来到了泾县城南乡。当他经过阳山东麓时,他听到奇怪的鸟在歌唱,他认为这是凤凰的声音,是好运的象征。他定居在现在的“鸣凤桥”地区。为了躲避宋朝的追捕,刘改姓冯,代代相传,形成了多族聚居的冯村。凤姓是一个罕见的姓氏。吴组缃的母亲名叫冯小初(1865-1943)。

吴继福和冯一共生了13个孩子,其中大部分都病死了。最终,他们只有三个孩子。除了吴组缃昆钟,他们还有一个妹妹。姐姐16岁结婚,然后成为寡妇,于1964年去世。

《韩斋规》有10卷本1927年版的登本堂《凤氏宗谱》,发源于泾县丰村,其中有石丰教的一句话:“只要明文婷还在,国家的繁荣就会大大增强,增加一万亿元,增加一个好名声。当你在蔚茹时,你知道毛,盛智勇是悠扬的,世界充满了诗歌和书籍。”

25年前9月的那一天,吴组缃告诉我,他已经学了《红楼梦》很多年了。他不同于考据派,从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品质入手。从《史记·货殖列传》开始,中国就长期忽视商业。薛宝钗出身于商人家庭,所以在曹雪芹笔下,薛不是淑女,贾宝玉也有许多不良习惯...他还告诉我《武陂红楼梦》主要包括眉批、总批和终批,最迟可以在10月底完成。然而,由于吴先生突然生病住院,再也没有回来,人们非常希望的书《吴皮红楼梦》成了一个痛苦的事后想法。

除了收集茶壶和烟斗,吴组缃先生那天还告诉我,他有一个特殊的爱好。他喜欢购物。当时,吴先生给我的感觉是他病了,不苟言笑。但是他告诉我,当他年轻的时候,他喜欢玩秦越,听京剧和讲笑话...当他打开我妻子曾经住过的房间时,我一眼就看到了橱柜上各种各样的茶罐头。他告诉我它们都是空的,把它们扔掉很遗憾。

缅怀"清华四剑客"之一吴组缃

吴组缃园外收藏吴组缃回忆鲁迅

在鲁迅诞辰100周年之际,我总是会想起他去世的那几年。我无法摆脱它。

那时,从报纸上,从朋友们的来信和口头上,我很久以前就知道他太累了,患有严重的肺病。然而,情况已经变得越来越好,越来越糟。谣传他计划出国疗养,要么去苏联,要么去日本。想想他的生活和处境,我多么希望他能肯定地去!然而,我仍然住在上海,不能从重病中恢复。我可以坐起来写这么多文章。我总是焦虑不安,一遍又一遍地阅读,常常情不自禁地兴奋起来。1936年10月19日,我将永远记得坏消息降临的这一天。当我在南京的时候,我只能从上海的几家报纸上获得一些信息。许多天来,我除了拿着报纸什么也做不了,突然大哭起来。我感到从未有过的悲伤。

鲁迅比我大27岁。我年轻时就读过他的书。起初,我并不真正理解它。我只是觉得精力充沛和有趣。后来,读这本书可以逐渐触发我有许多联想,教我关心现实,热爱生活,然后探索自然和生活,总是回到国情,锁社会的忧虑。并且注意考验自己,思考应该如何看待事物,如何做人。我已经尽力找到他的每一本书和每一篇文章来研究他的品味。我能记得多少警句?我知道我说了多少,做了多少。

我确实意识到,作为一个革命的爱国者,他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而努力奋斗,他有一个硬核的身体,“冷着眉头,低着头,愿意做任何他想做的事”,“在26日中午,没有时间留给他自己”;作为一个启蒙思想家,他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分析和对中国国民性的分析是非常微妙和深刻的。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他努力实践,有了新的开始,视自己为一湾水,并努力融入主流河流。作为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学者,他善于继承和吸收,不断地冲破障碍,开辟道路。他的本质是“血液从血管中流出”。首先,他认为自己是一个革命者,追求真善美,有一颗不屈不挠的灵魂要主宰。

以上绝不是我头脑中概念的存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我能感觉到他的呼吸、体温和脉搏。我只觉得他像一堆火和一盏灯,一年到头给我带来热和光。

(摘自吴组缃《感恩与记忆——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

(原标题:吴组缃的《宫殿》)来源:北京晚报编辑:TF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