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十八大以来科技扶贫实践综述:以科技支撑助推精准脱贫

科普小知识2022-07-14 12:23:17
...

■我们的记者倪思杰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是在每年年底和年初出现在贫困地区。“我关心的是让农村地区数千万穷人的生活变得更好。”随着2016年新年钟声的敲响,他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改革开放以来,扶贫工作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通过大规模扶贫开发,中国7亿农村贫困人口已经脱贫。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国家将扶贫开发工作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其作为实现第一个世纪目标的重点工作。

在扶贫攻坚的今天,贫困同胞的扶贫工作牵动着**、全国各族人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心。

十八大以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相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走出实验室,走进贫困地区,走进田野,把科研成果播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有针对性的技术援助

“看看真正的穷人,帮助真正的穷人,真正帮助穷人”

十英里不同于风,一百英里不受欢迎。贫困地区的贫困是不同的,扶贫开发有自己的需要。

贵州省水城县。当地盛产猕猴桃,而传统品种种植面积小,产量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研究员钟等人用自主培育的“东红”猕猴桃替代了当地传统猕猴桃品种,提高了猕猴桃的抗病性。通过引进新品种和标准化生产,水城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从海拔1300米增加到1600米。

在中国科学院,仍然有许多像钟彩虹这样致力于扶贫的科技工作者。为了了解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技术,如何利用科技力量帮助当地扶贫,中国科学院今年派出164名科技工作者到四个指定的扶贫县,在各乡镇进行深入调研,明确扶贫思路和方向,形成扶贫项目实施计划。

中国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白春礼说,根据“十三五”规划,中国科学院将“积极发展和推广不同地区的特色农业和工业技术,为不同类型的贫困人口提供科技服务,增加生产和收入,脱贫致富”。

今年,中国科学院还成立了扶贫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扶贫责任,落实扶贫任务。同时,他们还完善了科技扶贫党委书记的第一责任制度。中国科学院扶贫领导小组要与指定的扶贫责任研究所党委书记和负责中西部革命老区扶贫工作的支部党委书记签署“军令状”——科技扶贫责任书,确保责任落实到人

云南省南涧彝族自治县。由于长期近亲繁殖,这里的特产乌骨鸡种群退化,个体变小,整齐度变差。针对这一问题,中国科协成立了种子保存和育种专家工作站,汇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云南农业大学等单位的专家。在科技的帮助下,2016年建立了原始的乌梁山乌骨鸡种子保存系统,每年生产250万株鸡苗。

中国*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利用凝聚科技智慧、组织科技力量的优质平台,开创了许多新的扶贫阶段。2016年10月,中国科协、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布了《科技扶贫精准工程实施方案》。计划到2020年支持贫困地区1000多个农业技术协会(联合体)和10000多个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建设,实现贫困县农业技术协会组织和服务的全覆盖。我们将组织10多万名来自各级社会、大学和研究机构的科技专家参与扶贫工作,实现贫困村科技服务的全覆盖。

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双龙镇。当地的茶叶历史悠久,是中国最大的富硒带。它可以开发特殊的富硒农产品。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与安康市委、市*开展了院际合作,开发安康富硒茶“山茶一号”。经过五年的院地合作,一些高端富硒农产品走出了安康,带动了安康富硒产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拉动安康乃至辐射整个秦巴山区脱贫致富的“金饭碗”。

五年来,中国农业科学院按照党*、国务院关于精确化、产业化扶贫的战略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人才、技术、成果和项目优势,加大精确化科技援助力度,加快贫困地区扶贫步伐。

贫困地区贫困的原因是不同的,但是摆脱贫困的方法是相似的:“看看真正的贫困,帮助真正的贫困,帮助真正的贫困。”

工业为教人们捕鱼铺平了道路

“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内生动力”

给人们鱼比给他们鱼好。支持产业是扶贫的关键。给予技术可以帮助贫困地区解决他们的生产问题,而支持工业可以使结果更持久。通过在全国范围内发展科技扶贫工作,不断验证工业扶贫对持续增加收入的好处。

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在不同地方启动了股份扶贫开发项目,以促进地方特色产业的形成。当地是一个“无条件、无资源”的地区,土地和其他资源不足,没有龙头企业的金融和工业支持。中国科学院科技扶贫小组创新机制,号召十八洞村和庙满子野菜合作社在花垣县十八洞村联合成立庙满子果业有限公司。今年,这里的优质猕猴桃已经开始试种,预计产量将达到200吨。

贵州省迎春村,贵州省科协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引导以茶山绿茶种植、孵化基地建设和特色林下种植为代表的特色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激发了迎春村群众创业的热情。迎春村林下养鸡已发展成为一项特殊的农业产业,覆盖82户贫困家庭和326人,人均产值超过3000元,直接带动了该村300多名贫困人口脱贫。

在京津周边*贫困县阜平县,中国农业科学院根据当地农业生产的需要,组织了一支由郭征研究所、蔬菜研究所、信息研究所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和挂职*组成的强大队伍,在林果业、设施蔬菜、食用菌、农产品加工、农业信息化、种植养殖循环农业等行业开展对口帮扶工作。

扶贫开发绝不是“等待”、“依赖”或“苛求”。2014年5月15日,*总书记在解读毕节扶贫经验时强调,“贫困地区的发展要靠内生动力”,“一个地方要发展,必须有产业、劳动力、内外结合”。

然而,工业扶贫是脱贫致富最有效、最根本的措施,但也是最困难的措施。前几年,当农产品大规模上市时,总是会有滞销的农产品。许多原本致富的行业经受不住市场的考验,导致农民失去所有的钱,加剧了贫困问题,挫伤了他们脱贫的积极性。

那么,什么行业最适合本地发展呢?为了应对这一问题,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出了一个“辉煌的扶贫计划”。自2013年以来,基金委制定了《扶贫项目应用评价体系》,根据自然科学项目的评价流程对扶贫项目进行评价,保障了工业扶贫的科学发展。

这种方法可以让扶贫项目看得更远。“过去,扶贫项目的职能部门有过更多的接触。现在,我们应该加强专家评估,不仅要考虑目前的扶贫效果,还要考虑未来的发展前景。”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何明宏说。

要彻底帮助穷人,首先必须帮助智者。

“停止贫穷的代代相传”

首先帮助穷人有助于“雄心”和“智慧”。贫困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双重匮乏的表现。把穷人连根拔起,归根到底,就是让穷人站起来,不仅要有敢想敢干的意志,还要有足智多谋的智慧。这是对当地困难群众的挑战,也是对努力帮助穷人的科技工作者的挑战。

只有理解了变化,我们才能希望消除贫困的帽子。为了把教室搬到地里去,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在澜沧县竹塘乡郝智坝村建了一个新家,村民们称之为“院士之家”。在过去一年左右的时间里,他已经来过澜沧县十几次,大部分时间都在这里度过。这是他上课教农民技术的地方。

一些人问他,院士们是否在教导农民要有过高的素质。朱有勇摆摆手,笑着说:“经过一生的农业生产,他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研究成果,并把它们用来帮助穷人。他真的很乐意让农民致富。”

今年秋天,朱有勇“院士之家”迎来了240名农民学生,他们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指导班”的第一批学生。他们参加了四个培训班,即马铃薯种植、林下三七种植、畜禽种植和中草药种植。他们和朱有勇一起吃饭和生活,学习农学知识和农业技术。

对于这个以院士为主导的职业学校,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提出要走“抗大之路”,在田间设立学校,带动老百姓学习真正的技术,实现工业扶贫的可持续发展。

如今,类似的“田间学校”已经在许多贫困地区出现。仅中国农业科学院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以来,就组织专家在太行山富平、武陵山湘西恩施、大兴安岭南麓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援助活动。每年举办110次技术培训班,培训贫困地区的12000名技术人员和农民。

知识使改变命运成为可能。“发展农村教育,使每个农村儿童都能接受公平和高质量的教育,并防止贫困的代代相传,这是一个对现在和未来都有利的重大事件。”2015年4月1日,*总书记在主持*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时强调了这一点。

在贫困地区,中国科学院不仅为科技和工业发展创造了平台,也为确保该地区的长期收入增长创造了条件。他们的方法是促进科技教育。

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组织科普团队深入云南“老、幼、边”地区几年,向重点群体传播科学精神和知识。今年,昆明分院围绕本地学生的实际需求,组建了中国科学院智能自动化和动物学领域的科普队伍。通过探索性实验,贫困地区的教室变成了科学发现的场所。

从技术支持到产业孵化,从科技培训到科学教育,五年来,广大科技工作者不懈努力,使扶贫工作越来越“精”、“准”、“优”。

从黄土高原到雪域高原,从云贵山区到西北边境,自十八大以来,**走遍了全国所有毗邻的贫困地区。

“我们必须树立把愚公移山的雄心,坚定目标,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坚决战胜贫困,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面进入小康社会。”这是*对全国各族人民的承诺,也是中国科研人员对7000万贫困人口的承诺。

《中国科学新闻》(第一版集锦,2017年10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