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要由“软任务”变成“硬措施”
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具有基本科学素质的公民比例约为20% ~ 30%,而中国在2015年仅为6.2%,美国在1991年为6.9%,欧盟和日本在1992年和2001年分别为5%。中国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仍然很大。如何提高国民的科学素质,弥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短板”,使创新型人才不断涌现?近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负责人,该协会是实施国家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的牵头单位。
中国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
记者: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本情况如何?有什么问题和困难?
答:2015年,中国公民拥有科学资格的比例将达到6.2%,比2010年增长近90%,比2005年增长近3倍。同时,中国已经初步形成了现代科技馆体系。目前,符合国家标准的综合科技馆已达155个,50多个科技馆正在建设中。虽然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总体水平还比较低。即使我国成功实现了到2020年科学素质人口比例超过10%的目标,也只是刚刚跨过创新型国家的最低门槛,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甚至30%的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公民科学素质低下仍然是我国创新发展的明显“短板”。科学普及仍然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在实际工作中,与科技创新相比,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往往被视为一项“软任务”,远远没有到位。同时,中国对科普的投入严重不足。许多省市县财政年度人均科普投入不足1元,甚至不足半根冰棒。此外,农民、新城市居民、边缘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获得科学质量公共服务的机会较少。同时,现行的科研评价机制排斥科普。科学家对流行科学不感兴趣。尤其是,面对公民的担忧,科学家有时会“失声”,让谣言利用漏洞大肆传播。此外,市场活力尚未充分调动,科普资源缺乏互联互通和有效配置,“碎片化”、“孤岛化”现象普遍存在,难以有效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普公共服务。
科普应该成为创新的有机组成部分
记者:中国已经设定了到2020年基本科学素质公民比例超过10%的目标。我们怎样才能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答:首先,要建立科学研究和科普相结合的机制。科学普及应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加强国际科普交流与合作。科普产业发展政策有待完善。应促进科普产品的研发。应实施税收优惠等鼓励科普发展的政策。其次,要落实科技人员参与科普工作的政策和激励措施。科普工作的有效性应作为与科技创新成果同等重要的评价内容,使服务全民科学素质成为科技工作者的职责和自觉行为。同时,也有必要通过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等创新主体来评价科普服务的全社会有效性。第三,用互联网思维改造科普工作,构建公共创新、公共资助、公共支持和共享的科普生态圈,推进该领域的迭代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人均科普经费投入应超过1元
问:各级党委和*在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方面应该履行哪些职责?
答: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是各级党委和*的责任。一方面,各级党委和*要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放在重要议事日程上。在国家和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中,要体现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和要求,用其他指标进行考核、奖励和惩罚,把科普工作从“软任务”转变为“硬措施”。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普投入。根据国家预算管理的规定和目前的资金渠道,统筹考虑和落实公民科学素质所需经费,省、市、县级财政科学经费人均投入至少要达到1元以上。
(记者詹元)
上一篇:极端近亲繁殖令美小岛狼群走向灭亡
下一篇:挑食让巨齿鲨灭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