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匡迪院士:突破核心技术还需砥砺前行
许
编者按
中国*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建设现代化强国的“两步走”战略规划。如何在不同的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下一步”?为此,我们邀请一些学者关注如何加强科技供给,分析形势,感受发展脉搏,并根据各自领域提出建议。
■我们的记者齐鲁
“我们现在在大国有重型工具,但我们还没有‘精细工具’。换句话说,肌肉更强壮,骨骼更大,但是心脏和大脑依赖他人。这是做不到的。”中国工程院院士许在院士大会前夕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
他说,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它的制度优势。它可以集中力量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各种科技力量共同解决关键问题。从20世纪60年代的“两颗炸弹一颗星”到现在的各种重大科学项目,我们都为它们感到骄傲。
不幸的是,我们的许多关键核心精密元件不得不从国外进口或复制。
“核心技术是买不到的。这是中国的核心竞争力,我们必须自己去做。”许对说道。
这不是一天的工作。中国的科学技术正处于从一个脚印走向另一个脚印的阶段,但只是在某些领域领先,取得了一些突破。要真正实现从脚跟到脚趾、从脚跟到脚趾和领先需要很长时间。许匡迪认为,我们需要突破的是基础和核心部分。
例如,人工智能现在专注于应用,用机器代替人。一些公司收购了一家在这一领域做得很好的外国公司,希望花钱带回一个“黄金娃娃”,但在人工智能的关键芯片设计和算法方面却鲜有研究。
因为企业从成本上考虑,认为不值得,没有必须进行的动力。对于科研人员来说,目前的科研评价体系是以已经完成的工作为导向的,什么是产值,利润增加了多少,什么不是产值,什么不是利润甚至什么不是亏损,单位不愿意投资,领导也不会特别关注。
因此,许希望中国的科技工作者能够耐得住寂寞,有韧性和决心去解决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的问题。
他坦率地说,科学家的生活实际上很差,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甚至没有记者那么耀眼”,“科学家不应该期望吸引眼球,专注于科学研究,能够集中精力,抵制诱惑”。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工作者的科研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现在需要的是加强对国家的责任感。"许匡迪说:“科技工作者应该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精力投入到基础研究、核心技术和尖端技术研究中去,不管是名是利,真正为国家的振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如果科技工作者只追求个人生活的享受和待遇,许匡迪认为“这是短视的”。“在中国科技发展最辉煌的岁月里,当我们在未来变老而没有做出任何贡献时,回顾过去将是最大的遗憾。这就像一场表演,你在最好的时候在外面吃蛋糕喝咖啡,然后等到吃完蛋糕再进去。最好的已经错过了。”
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许多年轻人受到了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启发——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过去时,他不会后悔浪费时间,也不会为无所事事而感到羞耻。当时,国家一片废墟,每个人都无私而勤奋地工作,希望为国家的繁荣做出贡献。
许希望,当当代科技工作者回忆过去的几年后,他们不会后悔没有参与祖国的伟大复兴事业。
中国科学新闻(2018-05-28,第一版集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