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神不可泯灭 师德问题须严处
■熊丙奇
最近,前北京大学教授沈阳被指控性侵北京大学一名95年级的女生,导致她自杀,这在网上迅速增加。4月6日,北京大学教师职业道德与纪律委员会发表声明。同日,南京大学也发表了公开声明。7日,南京大学文学院在官方网站上发表公开声明,建议沈阳教授辞去学院相关教学职务。随后,上海师范大学学术伦理委员会提出并经人事部讨论决定,终止与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沈阳的校外兼职教师聘用协议。
这三所大学相继发表声明,表明他们非常重视师德问题。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我国高校师德建设的进步。发生在北京大学的事件,20年前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今天已经成为全国的热门新闻。给大学的教训是深刻的,即只要涉及到师德,如果不认真对待,就会成为大学无法抹去的“污点”。北京大学的声明表明应该开始审查。希望检讨不仅能找出事件的真相,而且能调查当年在处理事件时,是否有隐瞒、包庇、纵容的问题。有必要向公众解释为什么一名涉嫌性侵犯学生的教师只被记过,而不是被取消资格、停职或开除。在受到惩罚后,为什么他会继续被重用为副院长和杰出教授?
南大文学学院的声明得到了公众舆论的普遍赞扬。声明称,北京大学的处罚证实了沈阳教师的道德和伦理存在问题,任何处罚都不能代表事实的消失。南京大学文学院应及时纠正人才引进中的错误,坚持伦理第一的原则,重新审视沈阳的伦理观是否符合南京大学文学院全体同仁在教书育人方面的要求,是否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南京大学文学院认为他不符合。文章还指出,在转学过程中,无论是北京大学的相关部门,还是沈阳本人,都没有向南京大学文学院解释他们因职业道德受到了处罚。南京大学文学院并未要求南京大学人力资源部以“北京大学中文系副主任、北京大学特聘教授”等沈阳高端人才为基础向北京大学移交档案。为此,南京大学文学院愿意承担人才引进程序不严的错误,并要求南京大学予以处罚。这反映了大学的责任,但问题也指向了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没有表现出一所一流大学在这一事件中的责任,并把草率的记过处分视为问题的“终结”。
从北京大学发表的声明来看,沈阳要对高燕的自杀负责,否则不会有惩罚。可以说,如果学校对真相和死去的学生负责,就应该公开处理这件事,不要让事件拖延到目前为止,不要让有道德污点的人继续“当老师”。但不幸的是,学校对此事的处理被淡化了。最近,许多媒体采访了参与此事的各方,所有的报道都表明“没有隐藏的余地”。
过去几年,在处理教师涉嫌学术不端、性侵犯或性骚扰学生等职业道德问题时,往往存在无知、不调查、不处理或轻描淡写的现象,尤其是当有关方面是学校的骨干和领导时。学校的理由是公众的处理会影响学校的声誉。一个人的职业道德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集体掩盖和纵容它。
20年后,沈阳的师德问题终于得到了认真的处理,这可能是他始料未及的。然而,这是不可避免的。社会进步和教育进步纠正了过去违背大学精神的做法,而不是惩罚。这与美国兴起的“我也是”运动有关。几个在网上报真名的北大校友都住在美国。当然,这也反映了我国教育部门和高校对师德建设的重视和目前取得的进步。他们已经真正开始实施“一票否决”。希望高校进一步完善现代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师德调查处理机制。目前,许多侵犯学生权利的教师职业道德问题都是通过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来引起公众的注意,这反过来又引起了高校的注意并引发了调查。这说明处理机制不完善,学生维权渠道不畅通。
(作者是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
《中国科学报》(2018-04-10,第7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