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天野浩:没想过获奖 搞科研不能忘初心
描述:演讲结束后,郝天野教授在现场拍照。照片:唐春
文,《解放日报》,上官记者王先乐
发光二极管是发光二极管的英文缩写。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在我们的生活中,发光二极管灯随处可见。但是你知道吗,早在上世纪中叶,红色和绿色发光二极管就被发明了,但是要用发光二极管照明,蓝色发光二极管也必须被发明。因为只有红、蓝、绿三原色才能产生白光照明。许多科学家相继致力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
直到1989年,在日本名古屋大学工作的物理学家赤崎勇和天野之弥才第一次成功进行研究和开发。20世纪90年代初,日裔美国科学家中村修二也开发了蓝色发光二极管。与名古屋大学的团队相比,他发明的技术更简单、更便宜。他们三人还因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了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对这项发明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白炽灯照亮了20世纪,而发光二极管灯将照亮21世纪。”
3月11日下午,应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上海市白玉兰奖获得者日本协会的邀请,天野教授来到上海,并在科学馆国际会议厅发表了题为《发光二极管——照亮世界——向中国基础科学青年研究者传递信息》的演讲。
在演讲中,郝天野分享了他在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方面面临的挑战,展望了发光二极管未来的发展前景,并对中国年轻的基础科学研究人员表示了期望。
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家郝天野教授在上海科学馆国际会议厅发表主旨演讲。照片:唐春
演讲结束后,解放日报记者采访了郝天野教授。
他从来不是一个“学生欺凌者”,也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得诺贝尔奖。
尽管当年对“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获得诺贝尔奖的呼声很高,但郝天野一直认为诺贝尔奖与他本人无关。在他的演讲中,他称他的老师赤崎勇“非常有名”,中村成了“超级名人”。在他的照片中,他用中文输入了“完全未知”。“当时,我的老师获奖后,日本媒体要求我表达一些学生的感受。”
因此,天野豪对201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并不关注。当公告发布时,他正在从名古屋飞往德国法兰克福的飞机上。飞机上没有广播。当他到达机场时,他发现他收到了许多祝贺的电子邮件。“但是这些人没有说他们为什么祝贺我,所以我把它作为垃圾邮件删除了。”后来,他被调到法国里尔,在机场参加一个学术会议。
天野之弥很惊讶地从早在里尔机场等候的日本媒体得知他获得了诺贝尔奖。应组织者的邀请,天野豪临时准备了一份演讲稿,但他说当时他头晕目眩,不记得自己说了什么。“据我记忆所及,名古屋大学的校长告诉我,我回来后可以去上商务课。”
天野豪似乎真的没有把这个奖项当回事。回到日本后,他参加了学生的婚礼,并被推迟了两天才回到研究室。直到那时,他才从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发来一封现存的电子邮件。“邮件警告我,你打不通电话,也不会回邮件。这样,我们将不得不取消您的奖励。”
郝天野大吃一惊,急忙召集诺贝尔奖评审团,因为那天是周日,没有人回答。第二天早上,他又打了一个电话,但是没有人接。“我想了很久,突然意识到瑞典和日本有时很穷。”
“年轻人,你必须做好提前得奖的准备。不要像我一样。”天野豪这样警告年轻的研究人员。
演讲结束后,郝天野接受了媒体采访。照片:唐春
即便是现在,天野豪仍然认为自己没有科研天赋。他告诉《解放日报》的上官记者,他从没欺负过学生,从小学开始成绩平平。“几乎所有的小学和初中都在玩,他们学习不多。在高中,他们没有学习该地区最好的高中。”然而,天野豪回忆道,他在高中时突然对数学产生了兴趣。"我认为其他人不应该在数学上和我相比."
享受科学研究的乐趣,一年工作364天
天野豪上大学时,国际上对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刚刚进入瓶颈期。如何提取高纯度氮化镓是攻克蓝色发光二极管的关键,也是困扰所有研究者的难题。天野豪对这项研究非常感兴趣。
"那是一段繁忙的时间。"天野豪回忆说,1982年大学毕业后,他进入的研究室,专注于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工作。“每天大约10点钟到达实验室,晚上2点或3点钟回来休息。”天野豪说,一年365天,他花了364天在工作上。
“难吗?不,我非常喜欢它,不想做其他任何事情。这是我的梦想。”从大学四年级开始的三年时间里,他致力于提取氮化镓晶体,但一无所获。此时,天野豪的家人不再给他提供学费。如果他没有获得奖学金,他将没有钱支付博士学位。“不仅是我,整个实验室都破产了。”购买这个实验装置花费了大约1亿日元,但是实验室当时只有300万日元,所以他们不得不自己制造这个实验装置。
由于对本研究的关注,郝天野在读博客期间未能发表三篇学术论文,因此无法毕业。然而,他的导师赤崎勇仍然邀请他去实验室做助教,这使他能够继续他的研究。
在最困难的时候,天野豪说就像大海里的指南针,指引着他前进。赤崎勇也是一个执着的研究者。起初,他在一家企业的研发中心工作,但该企业的领导拒绝在蓝色发光二极管项目上再投资,所以他被说服放弃了。因此,赤崎勇转到名古屋大学继续他的研究,并提出用金属有机化学气相沉积系统提取氮化镓,后来被证明是有效的。
"医生首先必须是绅士。"天野豪说,这是赤崎勇经常告诫他们的一句话,“老师的意思是,无论你做什么,都不要放弃,要尽力而为。此外,不管你面对谁,你都应该保持礼貌。”
给年轻的科学研究人员发送一条信息,让他们思考为什么在困惑的时候开始思考。
努力终于有了回报。20世纪80年代末,该实验室突破了技术壁垒,提取出高纯度的氮化镓。“那时我非常开心。”天野豪说:“当时,我应邀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冷光发光二极管研讨会,我觉得我的研究成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在接下来的晚餐中,快乐的天野豪喝得酩酊大醉,除了那天晚上喝的茅台,他什么也记不起来了。
从学士学位到博士学位,天野豪用了十几年的时间完成了对蓝色发光二极管的研究。在他看来,24到30岁是从事科学研究的最佳时期。"年轻人应该利用这段时间在研究上投入更多。"57岁的天野豪承认,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疯狂地工作。现在,他主要是作为老师指导学生做实验。
“科学研究工作持续了很长时间,充满了未知,我不知道它是否能产生结果。对年轻人来说,经常会有一种困惑的感觉。”天野豪说:“此时此刻,你必须思考一下当初为什么要走科研之路。即使你获得了诺贝尔奖,也不意味着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
他说,他最初对蓝色发光二极管研究的痴迷实际上是将其应用到显示器上,这也是他坚持下去的动机。"科学家们正在为世界的进步而努力工作。"天野豪说:“科学技术是消除贫富差距和*的最佳手段。就像发光二极管一样,它改变了世界,有着更广阔的前景。”
然而,改变世界有时会带来麻烦。在采访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我以前去过上海,我乘游轮观看黄浦江的夜景。”天野豪抱怨道:“但是两边的灯都太亮了,晚上没有气氛。”
一面被提醒:“这都是因为你的发明。”
“啊?你说得对。”天野豪摊开双手,感到无助。
叫好科创中心要求人们致力于长期研究。
进入21世纪以来,日本在17年内共获得17项自然科学领域的诺贝尔奖,在同一时期仅次于美国,位居世界第二。但在天野之弥看来,繁荣背后总是隐藏着担忧。
“每个人都在谈论日本的科学研究有多好。事实上,我认为中国的科学研究体系比日本更先进。”天野豪说,虽然他没有学习,但他与欧美大学合作过,所以他觉得日本的高等教育太宽松了。
在演讲现场,来自上海高校的大学生与郝天野交换了意见。照片:唐春
在他的实验室里,还有一些来自中国的外国学生。经过接触,他发现中国学生知识非常扎实,但他们缺乏做实验的能力。但是只要他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他们的表现就会很出色。"与欧美的一些大学相比,包括现在的中国,日本的大学教育可以说是*放任的。"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研究趋向于应用科学,这也令天野豪非常担忧。“三十年前,许多日本企业都有自己的*研究室。然而,由于经济不景气,他们中的大多数现在从事应用研究,基础研究的任务落在大学身上。”他坦率地说,基础科学研究非常重要,它对社会的贡献并不比应用科学差。
“幸运的是,现在日本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并设立了特别基金,允许科学家*控制。尽管数额仍然很小,但正在增加。”
当记者告诉他上海的城市规划的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中心”时,天野豪反复鼓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计划。”他指出,科研中心在预算、人才和设备方面应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体系,其中人才是最重要的。
“必须有一个特定的安全系统,这样人们才能致力于长期研究。”天野豪说:“对于年轻员工来说,长期研究非常困难。如果没有保证,想做研究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本文图片均由上海市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提供)
上一篇:“迷你月球”可能会越来越多
下一篇:战“疫”青年讲述初心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