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国产大豆再创高产记录

科普小知识2022-07-16 09:26:05
...

“来吧,来吧,留下纪念品,这是你们全村的骄傲!”80多岁的*农垦研究院研究员罗庚通是大豆领域的老专家。9月25日下午,他非常高兴地与石河子市石河子镇的村民合影留念。他们来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创建高产大豆生产试验基地”的旗帜下,留下了幸福的微笑。

国产大豆再创高产记录

生育调查专家组和项目组成员为秦志伟拍照留念。

照片拍摄前,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劳动计量专家组组长邱家勋公布了劳动计量结果。447.47公斤/亩,再次打破大豆高产的全国纪录,标志着中国大豆育种的新水平。那一刻,项目团队的成员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上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是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以下简称东北地理研究所)承担的“重大经济作物分子设计与育种”项目,首席科学家为冯·研究员。同一天,实际收集和测试的品种是项目组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何农71。高产地块位于四工村程贵红家的农田里。

单位产量增加了23.7公斤

9月25日下午,经过科学选址等一系列严格操作后,四工村村民开始就地收割。

国产大豆再创高产记录

秦志伟现场机械脱粒

早在现场生产试验前两天,项目组就进行了两次产量估算,结果约为每亩440公斤。然而,没有人能保证现场实际生产测试结果与预计结果是否一致。他们有些不安。

当结果宣布时,所有在场的人都鼓掌祝贺项目组的成员。亩产量为447.47公斤,创下了2018年项目组培育的大豆新品种何农91创下的423.77公斤的全国新纪录,使中国大豆亩产量增加了23.7公斤..

虽然看起来只增加了23.7公斤,但对大豆育种业来说意义重大。

大豆产量一直是育种者最关心的育种目标之一。1980年,中国大豆平均产量只有73公斤,但2008年才增加到113公斤。“尽管中国单位面积大豆产量有了很大提高,但中国单位面积大豆绝对产量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很大差距。”冯告诉中国科学日报。这也是我们大豆育种者的目标。

就中国大豆单产而言,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育成的黄忠35是一个历史性突破。2007年,该品种在*创下亩产371.8公斤的高产纪录,并被评为2007年国内十大科技进步新闻和十大农村科技新闻之一。2009年,它再次打破了大豆亩产的全国纪录,第一次打破了400公斤/亩。2012年达到421.37公斤/亩,获得当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从那以后,超过每亩421.37公斤已经成为大豆育种者的一个重要目标。在2018年何农91问世之前,大豆产量再次创下纪录,但仅增加了2.4公斤。

据专家介绍,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大豆产量增加了23.7公斤,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大豆遗传育种专家盖俊义因身体原因未能亲临现场,向冯的团队表示祝贺,“希望明年再创新高”。

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助一臂之力

尽管程贵红知道大豆新品种何农71的产量很高,但她和其他村民一样,不知道它是如何培育出来的。

该品种由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佳木斯分院(国家大豆产业技术体系佳木斯综合试验站)郭泰课题组参与项目选育,并于201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但是这个品种适合在吉林、辽宁、内蒙古和全国其他地区推广,不能在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种植郭泰说。

国产大豆再创高产记录

专家组成员按照农业和农村部《全国油料作物生产试验验收办法(试行)》的要求,科学选择秦志伟进行拍照

国产大豆再创高产记录

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项目专员秦志伟监督了现场生产计量的全过程

随后,项目组通过挖掘基因、鉴定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对其生育期基因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良,从而缩短了生育期,使该品种能够在无霜期较短的主要大豆产区黑龙江种植,并于2017年在黑龙江省获得批准。

紧挨着何农71高产小区的是黄忠35品种试验小区。冯介绍35单株产量高,而71群体产量高。记者发现,前者有较高的增长率和许多分支机构。然而,后者不仅较短而且只有一株植物,而且种植密度相对较高。

"这正是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带来的育种思维的变化."冯说,我国大豆育种一直主要依靠提高单株产量来增加单位产量。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的支持下,他们的团队提出了通过增加集团产量来增加中国大豆产量的计划。目前,他们已经看到何农91和何农71两个品种的实际结果。

冯拔出一棵长势不好的大豆,发现它的根有点白。“这是大豆疫霉根腐病。在未来的一年里,利用分子设计育种技术将进一步提高产量。”

这与现场专家的意见一致。专家表示,何农71仍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每亩只补贴100元就可以了."

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相当于鸡蛋。豆粕是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质来源,很难替代它……大豆对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国是大豆的原产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18年,中国大豆进口量达到8803.1万吨,同比下降7.9%,为7年来首次下降。然而,8803.1万吨大豆进口仍占粮食进口总量的80%以上,这对多年来形成的以大豆为主的粮食进口格局影响有限。

近年来,“提高国内大豆自给率”的呼声越来越高,但由于产量低、价格低、效益差,农民种植积极性不高。

科学技术可以解决大豆产量低的问题,但它不是万能的。

像其他主要大豆生产国一样,中国也增加了对主要大豆产区的补贴。然而,*是个例外。以四工村为例。十年前,这个村子的大豆种植面积超过4000亩,但现在只剩下500到600亩了。程贵红很担心。她也知道中国迫切需要国内生产的高品质大豆。根据常识,全国平均大豆产量约为125公斤,东北平均大豆产量约为200公斤,而*已达到300公斤,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目前,国家仅在东北地区实施大豆补贴,如2018年黑龙江省每亩补贴236元,吉林省每亩补贴235元。“每亩补贴100元没关系。我们都愿意种植。”程贵红说。

当结果公布时,专家们握手庆祝。站在旁边的程贵红兴奋地说:“值得!”这两个字表达了她说不尽的辛酸。那一刻,她似乎被释放了。

由于他对大豆的喜爱,程贵红种植大豆已经超过10年了,而其他村民却转而种植高收入作物,因此在别人眼里成了“傻瓜”。根据程贵红的说法,每亩棉花的净收入是300到400元,但是如果种植大豆,如果每亩不到300公斤,就很难盈利。这也是她追求大豆生产的主要原因。

至于*大豆种植没有补贴的事实,大豆领域的专家,如*农垦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所长詹勇也表示担忧。虽然他们已经建议了几次,但是没有取得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