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打造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
上海4月22日电(记者黄鑫)上海交通大学今天宣布,将致力于构建一个生命与环境的跨学科平台,以“绿色化”和“一体化”为指导思想,将生命、环境、化学、医学、食品等与人类发展密切相关的12个学科有机整合,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不仅为学生提供坚实的宽口径知识库,而且根据个人兴趣进行整合和衔接,选择专业交叉学科,培养面向未来的复合型人才。
据介绍,该培训计划的特点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字化、信息化和纳米技术实现的准确、定量的检测和预测技术,掌握有效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方法,有利于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命”与“生态环境”
孔海南教授,一个生活和环境的跨平台,带领他的学生在洱海这个高原上的明珠扎根了13年。他在环境、生态和化学等许多领域的合作以及跨学科创新管理理念的基础上,在水污染控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从‘同等重视’到‘友好相处’的转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转变。”大理洱海,一个美丽的湖泊,已经被过度开发和负担过重,正在逐步恢复其原来的风格“清澈的水和明亮的月亮”。
专家表示,“生命”和“生态”的不可分割性对生命、环境、制药、能源和材料领域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交叉、融合与合作已成为各学科快速发展的必然趋势。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生命与环境交叉平台整合了多个*或省级教学示范中心和基地,如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基础化学实验中心,以及七个在ESI全球研究机构中排名前1%的学科。充分利用多学科融合、科技交叉、基础与应用并重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上海交通大学在各学科的优势,通过科技结合,构建全新的人才培养平台。
“健康”和“食物”
抗生素产业的核心是“健康”。R&D和应用需要化学、生物学、农业、医学、环境和信息的结合。工业化需要科技的结合。平台的邓院士作为微生物代谢领域的专家,长期从事抗生素生物合成基因簇的克隆和生物合成机制的研究。抗生素不仅用于公共卫生领域,而且在农业、水产养殖、林业和环境保护方面也有许多应用。同时,抗生素的广泛使用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评估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此外,抗生素产业也需要资源与技术的对接,以及基础与产业的互动。
转基因产品已经涌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如何评估它们的安全性并保护人类健康?张教授是世界著名的植物学家和转基因安全专家。他的科研团队聚集了分子生物学、农学、系统生物学、信息学和其他领域的专家。他利用高通量和快速检测技术,建立了转基因产品的检测方法,并利用系统生物学方法对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进行评估,受到了高度重视。这两个科研创新群体的成功是多学科整合、科技结合、多学科团队的典型案例。
上海交通大学的生活与环境交叉平台以健康为导向,有效整合了生活、环境、食品、化学和制药领域的人才培养体系,消除了职业障碍。以提高人类生活和健康质量为主要目标,构建多学科交叉、通识教育和宽口径专业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
“1+3”模式是宽与深并重,培养高层次复合型人才。
上海交通大学一直把培养人才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大学从“综合性、研究性、国际化”的发展方向出发,以学科整合为人才培养的坚实基础,以尖端科学发展的需求为培养目标的导向,不断探索精英人才的培养路径。继2014年工程平台的成功尝试后,2015年将进一步开展生命与环境跨平台培育的综合探索。
平台学生将接受为期一年的基于平台的培训,除了基础数学课程之外,还将涵盖和连接生物学、食品、环境和其他学科的特殊课程。平台的移动性高于普通专业。平台学生可以在第一学期选择他们的第一个专业。在大一结束前,他们还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在平台上申请转专业,选择自己的第二专业。
进入大学二年级后,学生们开始专业学习,运用跨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方法来探索和解决威胁人类发展的学术前沿和现实问题。
该平台构建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全过程、多层次、立体的创新能力培养体系。平台学生将参与“跨学科创新实践项目”,通过“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上海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和“上海交通大学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综合水平。
平台上的学生将一起安排课程、住宿、学习和生活,这将为进入专业学习后的进一步交叉融合、讨论和交流奠定基础。
面向科学前沿、校企全面合作、新兴产业形态对接的国际联合培训
据悉,该平台各专业方向均与世界知名大学和高质量企事业单位保持着密切的交流与合作,以及人员流动关系。它拥有耶鲁大学交通大学生物信息专业的“3+2”学位,英国诺丁汉大学交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2+2”学位,以及美国交通大学生物技术专业的“2+2”学位。共有20多个联合培训和交流项目,包括比利时交通大学-鲁汶大学应用化学、化学工程和技术专业的“2+2”,美国罗格斯大学植物科学与技术专业的“2+2”,以及美国交通大学-阿克伦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的“3+2”。
陶氏化学、艾弗森美孚、巴斯夫、联合利华等世界行业巨头,中粮集团、光明集团、杨紫茳制药等重要的全国性企事业单位都为平台学生设立了奖学金或就业实习基地。
跨平台还建立了职业发展工作室,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职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