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法青年师生分享聆听*总书记讲话体会
“我真切感受到总书记对年轻人的爱和期待,这将成为激励我在未来继续努力的力量源泉!”5月3日,*总书记访问中国政法大学,潘辉作为大学生代表发言,从*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鼓舞。
坚强的青年使国家强大,法治使国家繁荣。5月4日,记者与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年轻教师霍·和2013级民商事经济法学院本科生潘辉进行了深入对话。邀请他们分享现场聆听*总书记讲话的殷切期望,并与我们探讨如何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
记者:“中国的未来属于年轻人,中华民族的未来也是如此。”*总书记的讲话极大地鼓舞了年轻人。我相信现场听了演讲的人一定会有更生动、更深刻的体验与大家分享。
霍:昨天上午的座谈会意义重大,意义深远。会场的气氛非常轻松。*总书记就座后,作为主持人作了直接发言和“嘉宾亮相”。作为一名法律工作者,我深深感受到以*同志为核心的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坚定决心,深受鼓舞。
潘辉:“我们应该正确处理当前的成败,不尊重最好的,不短视的对待挫折。”当我当场听到总书记的讲话时,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我们这一代年轻人生活在一个物质条件极其丰富的时代。我们的身体不缺钙,但我们的精神需要补充钙。我们迫切需要提高我们的意志和素质来应对我们未来生活中的各种困难。
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认识到,实现“两百年”目标的过程,正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逐步走向社会、成为社会发展中坚力量的过程。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我们这一代年轻人肩负的历史责任也非常重大。这要求我们有崇高的理想、明确的目标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
记者: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法律队伍,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法治。*总书记强调,高校作为培养法律人才的第一阵地,要深入研究和解决教谁、教什么、教谁、怎么教的问题。我们如何挖掘我们的“信心”和“信心”?
霍: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积极吸收和借鉴世界法治文明的优秀成果,也要识别它们。我们应该有选择地吸收和改造它们。我们不应该吞下或复制它们。”秘书长的这一声明指出了当代中国法律工作者应该承担的历史责任。
按照总书记的要求,我们应该自信、自信、负责、能干。我们不仅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对*法治的信念;立足中国,挖掘历史,关爱世界,注重学术研究的继承性、民族性、独创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尽快培育具有中国特色和国际视野的法学学科体系,为建设*法治国家提供理论支撑。
潘辉:如果年轻人想有所作为,他们必须去祖国和人民最需要他们的地方,去最难做出贡献的地方。我参加了几次学校活动,为在西部地区工作的学生送行。他们是我们的榜样,是年轻人责任感的最佳写照。
记者:法律是一门非常实用的学科。*总书记强调,要打破大学与社会之间的*性障碍,加强法学教育、法学研究人员和法律工作者之间的交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学习和实践的关系呢?
潘辉:空谈挂念国家,扎实工作促进国家发展。当代大学生不仅要读有文字的书,还要读无文字的书。这样,我们不仅能感受到真实而复杂的国情和人民的实际法律需求,而且还能感受到中国法治建设需要每个年轻人把自己的法治梦想付诸实践。
霍:今后的法学教育应在制度设计上完善,打破现有的制度障碍,选拔有经验、优秀的司法从业人员参与高校法律人才的培养。与此同时,高校应紧密结合实际,建立法律教师“旋转门”机制。
记者:*总书记强调,“法制教育要坚持道德和育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律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法律专业的教师和学生,他们应该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肩负起历史的重任?
潘辉:我们应该有一种家的感觉,国家的感觉,人民的感觉。我们不仅要注重个人生活领域道德品质的培养,而且要把自身的发展融入民族和民族的发展事业,扎根于人民。我们应该培养为祖国奋斗、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素质。
霍:总书记多次提到,“一代年轻人有另一代年轻人的历史经验”我认为当代中国青年的历史责任是通过一代人的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然而,作为法律专业的年轻人,他们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建设一个*法治国家。总书记指出,“所有的年轻人都是一块玉”。因此,青年学生不仅要用真善美来雕琢自己,而且作为教师,我们也有义务雕琢美丽的玉石,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为建设*法治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
(本报北京5月4日电本报记者柴汝金、陈鹏)
下一篇:什么是沼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