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思唯尔全球总裁:中国论文为何一再遭遇撤稿
埃尔斯维尔全球总裁谈撤军
为什么中国报纸被反复撤回
10月14日,据媒体报道,爱思唯尔从其5家杂志中撤回了9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来自中国的大学或研究机构。作为拥有《柳叶刀》和《细胞》等知名学术期刊的出版巨头,爱思唯尔的举动再次刺痛了中国科技界的敏感神经。
在此之前,中国学术界已经经历了两次资格取消。一次是在8月,全球学术期刊出版巨头斯普林格宣布撤回在其10个学术期刊上发表的64篇论文,这些论文都是由中国作者撰写的。
另一次是在今年3月,BMC出版社撤回了43篇论文,其中41篇是中国学者写的。
9月16日,中国科协主席韩启德公开谴责今年以来的退稿给中国学术界在国际学术界的声誉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再次表明中国学术界仍面临浮躁学风和学术失范的严峻挑战。
中国学者的论文真的如此不受欢迎吗?爱思唯尔杂志出版公司全球总裁菲利普·特黑根(Philippe Terheggen)在最近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表示,退出并不像预期的那样严重。
从全球角度来看,撤回论文数量的增长率远远低于发表论文数量的增长率。从爱思唯尔1975年至2015年发表的论文统计来看,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增加了4%,而每年撤回的论文增长率低于发表的论文。菲利普说,世界上发表的文章中,只有不到0.02%被撤回。
中国既不是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也不是撤回文章最多的国家。菲利普向记者引用了《美国科学院学报》的一段数据。2012年的数据显示,在一项关于“纸质欺诈或涉嫌欺诈”的统计中,美国、德国和日本排名前三,占总数的70%,而中国排名第四。
菲利普告诉记者,美国、德国和日本都是发表论文的主要国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一个规律,发表文章最多的国家撤回的文章最多。这也意味着,一旦中国论文的绝对数量继续上升,被撤回的论文数量将不可避免地增加。
撤回手稿有主观和客观的原因。菲利普告诉《中国青年报》,全球撤回的文章中有28%是由于非主观研究错误,但其余72%被怀疑包含主观错误。
他说,全球科研界面临的出版伦理问题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学术不端,涉及第三方会议组织者等不良中介机构;第二,作者的个人剽窃和伪造;第三,它涉及作者、编辑和评论者之间的利益冲突。第四种是身份欺诈,比如假冒的评论者。
第二个问题,剽窃,占被发现的违反出版道德的70%。菲利普说,这也是最容易发现的问题。例如,德国第一位女国防部长*·冯·德·莱恩(Ursula von der Laing)在1990年写的论文在2015年被发现抄袭,尽管相隔了20多年。Philippe说,尽管虚假评论者的问题相对较小,但第四种类型可能是整个学术界最严重的一种。
不幸的是,2015年中国学术界发生的三起取消资格事件,以及不同国际期刊给出的取消资格的理由,都提到了“同行评审涉嫌欺诈”的说法。这些被拒绝的稿件的对象不是“非主观的研究错误”,而是更主观的人为证伪,这些主观错误都与假审稿人有关。
菲利普告诉记者,埃丝特几年前第一次发现同行评议被操纵。当时,他们的一位编辑发现作者推荐的审稿人邮箱有些奇怪:一般来说,审稿人通常使用的邮箱是学校或研究所的机构邮箱,邮箱地址大多是名字或缩写,但作者提供的审稿人邮箱是一个带有“一串数字”的Gmail邮箱。后来,他们的调查发现,提交人提供的审查者的电子邮件地址与提交人自己的IP地址相同,“因此,我们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提供了虚假的审查者信息”。
后来,菲利普发现这种方法很普遍,即审稿人的姓名和单位都是正确的,具有一定的学术威望,也符合审稿的相关要求,但审稿信箱是错误的。许多学术造假者使用这种手段试图蒙混过关。
这也是为什么韩启德一再在中国科协内部重申中国科技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的“五不”行为准则,其中包括不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信息。韩启德还表示,如果今后再出现类似问题,所在单位要坚决处理。如果发现一个案例并对一个案例进行调查,将会产生因学术不端而痛打老鼠的效果。
为了应对这种"工作方式",自2012年以来,Elsevier已经升级了其安全级别和编辑系统。Philippe告诉记者,出版集团开始向编辑提供Scopus许可,以验证作者推荐的同行评审者邮箱的真实性,并开发作者推荐的同行评审者邮箱验证系统,该系统将于2016年初完成。
他还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尽管中国学术界存在许多问题,但从他作为医学科学家的同行地位来看,中国论文质量不断提高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他说,爱思唯尔发表的论文中有14%来自中国,30%的引文来自中国论文。“这表明中国发表论文的质量相对较高,甚至高于我们发表论文的平均质量。”
阅读更多
埃尔塞维尔说,“越来越多的手稿被撤回,这只是一种幻觉。”
爱思唯尔因同行评议欺诈在中国撤销9篇论文
下一篇:鸡冠花的病害及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