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张晓林:如何看待全球高被引用率排名

科普小知识2022-07-18 08:40:16
...

几天前,路透社发布了一份全球引用率高的科学家名单。该列表涵盖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21个学科领域,并通过计算2002年至2012年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中包含的所有论文,列出了在各自领域中被引用最多的前1%的科学家。据统计,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3215人入选,而来自中国的163人入选。在其他金砖国家中,巴西5人,俄罗斯8人,南非11人,印度8人。

关于最近公布的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单,许多学者表示,虽然与美国和欧洲的发达国家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与我们自己相比,我们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的进步势头更快。这表明,我国多年来在科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投入已经收到了实效。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研究员张晓麟说,这一指标反映了中国在基础科学研究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事实。同时,他还指出,要全面、冷静地看待高引用率科学家的排名,努力推动中国科技创新的进一步发展。

记者:这个列表透露了什么信息?

张晓麟:应该说,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科技投入、科技产出和科技成果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高。事实证明,很少有中国科学家的成就被引用到最高的1%,现在有越来越多。这是值得称赞的。

然而,我们也应该注意几个现象。我国被高度引用的科学家主要集中在化学、工程和材料科学领域。他们在数学、物理和地球科学领域也表现出色。然而,在农业、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环境和生态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科学、动物和植物学领域,只有少数科学家被列入名单,在临床医学、微生物学、经济和商业、心理学、社会科学和空间科学领域,没有人被选中。这不符合我国巨大的科技实力、世界第二大科技投入和世界第二大论文产出,也不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需要。此外,我们不能只与发展中国家相比。我们都知道基础科学领域的大国在哪里,现在是时候以一流的国家和团队为基准来评估我国的科学研究水平了。这就是科学的“中国梦”。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仅仅用数量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是不够的。我们需要看到科学研究成果在基本原理、基本机制和基本方法上有多少突破。我们需要避免依赖创新,如速度跟踪、大规模测试、技术设备的完善以及独特的资源和材料。否则,即使文章发表得更多,引用率更高,他们也只能走别人开创的道路。

记者:高引用率是一个经常用来评估结果的指标。它能表明结果更重要吗?

张晓麟:在理想情况下,文章的引用客观地反映了其他科学家对文章的使用。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引用的原因有很多,包括采用、支持、证明、评估、反驳、伪造等。此外,不同类型的文章和不同的主题领域有不同的引用。例如,摘要文章的引用率相对较高,一些学科的引用率高于其他学科,人文学科的引用率往往相对较低。

当然,在大规模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各种学科的规范化,平均来说,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引用的文章越多,关注度越高,影响就越大,在一定程度上,科研成果的水平就越高。

记者:就目录本身而言,我们发现几乎所有入选的科学家都是基础研究领域的,几乎没有社会科学领域的研究人员。这是为什么?

张晓麟:这个列表是根据科学引文索引和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中包含的论文进行排名的。这两个引文索引本身偏向于基础研究,许多技术和应用期刊不包括在内。此外,“引文”本身可能更适合自然科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更适合那些学术文章是结果的领域。与此同时,一些重大创新往往没有反映在学术论文中。例如,乔布斯设计的苹果产品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和*突破带来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和繁荣,但这些很难得到“高引用排名”。此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往往通过专著而不是论文来反映学术水平。因此,简单的横向比较是不合适的。

总的来说,中国被高度引用的科学家数量的增加是值得肯定的,但是应该避免一片叶子。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国科学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与中国的社会、经济、环境和安全挑战相比,中国科学家必须更加努力。(本报记者齐芳)(原题:“如何看待世界高引用率排名——中国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张晓麟研究员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