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史量才:为乱世存信史

科普小知识2022-07-18 13:48:35
...

他是20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中国最大的报纸企业家。在国家危难之际,他的办报思想和实践充分体现了正直诚实的中国记者的战斗精神。他曾经警告他的报社同事:“人有个性,报纸有资格,国家有资格。”如果这三个类别不存在,人们将是不人道的,报纸将是非报纸,国家将不是国家。"

《申报》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份著名而影响深远的报纸。在近百年的沧桑中,前《申报》总经理、爱国民族资本家史为《申报》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直至《申报》的辉煌与繁荣。

石(1880-1934),原名嘉秀,江苏江宁人。他从小就接受传统教育。戊戌变法后,受维新思想的影响,他放弃了科举。1905年,他和黄炎培发起并组织了江苏学联。1907年,为了反对清*向外国借钱修路,石参加了江浙士绅和商人为保护路权而拒借外资的运动。1908年,他是《泰晤士报》的首席作家。辛亥革命爆发后,师结识了上海革命家陈,并参加了响应武昌起义、争取江苏独立的活动。1912年,在南京临时*与袁世凯谈判期间,他参加了南北谈判。

新企业家振兴申宝

史亲眼目睹辛亥革命的失败和政权的更迭,逐渐看清了反动军阀和流氓政客争权夺利、互相欺骗的真实面目。他对革命的热情非常失望。从那时起,他把主要精力放在新闻上,试图通过舆论的力量来监督当局,从而激起强烈的感情。

1912年9月,在张謇、赵凤昌等人的支持下,史接手了《申报》,该书已亏损多年,发行量仅有7000册。为了摆脱惨淡的经营局面,石首先获得了江浙资产阶级的资本投资,然后开始利用张竹平、冯紫佩、王耀勤等管理人才逐步实施申宝的现代企业管理。与此同时,史以超前的眼光积极发展广告业务,大幅增加报纸收入,以敏锐的商业头脑分析市场形势,适时囤积廉价纸张,降低生产成本。由于运作良好,《申报》将在短时间内呈现新面貌,业务将逐步增长。1916年,史买下合资企业的股权,独家经营《申报》。

现代报纸的最大特点是销量大和新闻传播快,这就需要大型工厂和现代化的报纸印刷设备。为了改变申宝原有的极其简陋的厂房和极其简陋的设备,石不顾经济困难的压力,致力于印刷和报道技术的现代化。1918年,他用70万元新建了一栋5层100多个房间的大楼,作为《申报》的图书馆旧址。他还从美国购买了两台新的印刷机并投入生产。新印刷机的速度相当于4台普通印刷机的速度。他可以同时印刷18份报纸,每小时超过3万份。其他机器如铸造机、纸板机、铅板机、铜板机和镀锌板机都进行了更新。《申报》成为当时国内最新最完善的报纸。1922年11月,英国报业巨头、《泰晤士报》的所有者北岩勋爵来到中国,对世界范围内现代化的规模和势头惊叹不已。

石在改进技术和设备、创新管理理念的同时,还不遗余力地招聘人才为申宝服务。如聘请进步作家李烈文担任副刊《*谈》主编,发表茅盾、巴金、郁达夫、鲁迅等著名左翼作家的文章。仅从1933年1月到1934年8月,鲁迅就发表了140多篇极具战斗性的文章,使《*谈》成为反文化围剿的一个重要阵地,引起了许多读者的注意。当刘海粟因“模范事件”成为巴黎的牺牲品时,他还被施聘为“*谈”的特约记者。他的月薪是100元,这是当时《申报》的最高薪酬。在得知陶行知从日本回国后,为了向劳苦大众传播科学知识,石不仅资助他10万美元,聘请他为顾问,还让他住在自己家里,讨论《申报》的改革问题。才华横溢的申宝已经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

进入20世纪20年代后,在石的大力改革和苦心经营下,《申报》的发行量急剧上升。与此同时,《每月宣言》、《年鉴宣言》、《系列宣言》和《中国各省地图》等一系列书刊相继出版。读者群不断扩大,报纸的资本积累也呈指数增长。1912年,石等人以12万元买下了《申报》。到1938年,《申报》仅有150万元的有形资产,成为当时全国发行量和读者人数最多的报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