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高校图书馆预算难追数据库涨幅
“图书馆订购的‘中国期刊网’系列数据库的2015年合同期已经结束。由于数据库价格太高,图书馆目前正全力争取在2016年与另一方续签合同。去年的合同于2016年3月31日到期,此后,数据库可能随时中断北京大学的访问服务。”3月31日,北京大学官方网站发布通知,中国的《知网》(以下简称《知网》)即将停止使用,引起了很多关注和热议。
中国知网自1999年成立以来,已被列入中国各大高校图书馆的数据库选择名单,成为国内受欢迎程度和论文量最高的中文数据库。然而,近年来中国知网价格的大幅上涨对许多学校来说已经太多了。北京大学不仅因为中国知网价格上涨而暂停更新中国知网,国内许多大学也遇到了类似的问题,并停止使用中国知网。
对此,《知网》相关部门负责人在4月6日接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采访时表示,“我们对此事非常重视”。该负责人表示,公司长期以来非常重视行业中的信誉问题,“我们可以站出来”
北京大学因知网价格上涨暂停更新
"如果《知网》停播,我的论文可能会很难."北京大学大四学生吴倩(化名)说。
3月31日,刚刚结束毕业实习回到学校写毕业论文的吴倩看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带着电脑去图书馆呆了一个下午,囤积了将近40篇论文以备不时之需。
在北京大学的四年里,吴倩已经比谷歌和百度等搜索引擎更频繁地使用了中国知网。在她的网络浏览器导航中,中国知网的网站排名第一。吴倩说,除了每学期为课程写论文和做项目报告,她还必须在《知网》上查阅文献。她还每天在《知网》上查看专业知识。“如果你有问题,找一个知网。你周围的许多学生都有这个习惯。”
许多老师和学生告诉记者,停止使用《知网》对他们的学术研究工作有很大影响。《知网》包含许多独家期刊资源,许多老师和学生只能从同学和同事那里借用其他学校的《知网》资源进行文学阅读。
然而,据北京大学的林安华博士(化名)说,尽管各大学校在停止使用其他数据库后建议使用它们,但仍然没有一个数据库可以完全取代中国知网数据库。如果北京大学停止使用《知网》,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他的学术研究。“用户越来越依赖《知网》,这可能是中国《知网》议价地位上升的原因之一。《知网》在某种程度上垄断了学术界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
从那以后,北京大学的微信公众号《颜元每日话题》发表了一篇文章,盘点了该大学的其他数据库资源,一些学生也表示愿意尝试。
公告发布当天,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联系了北京大学图书馆。据北京大学图书馆资源建设部相关负责人回应,与往年相比,今年北京大学CNKI合同到期续签期间,CNKI采购价格上涨过高,超出了图书馆每年采购数据库的预算限制,挤压了其他数据库的采购空间。目前,学校和中国知网之间的谈判仍在进行中。
至于谈判过程和《知网》资源何时开放,负责人表示与《知网》的谈判仍在进行中,具体细节不便透露。此外,北京大学图书馆希望与中国知网就价格问题达成共识,以保护学校师生的权益。据报道,这不是北京大学第一次中止与中国知网的合作。据了解,北京大学图书馆此前已停止使用知网的外语数据库。
4月1日,北京大学图书馆发表声明称:“我们仍在与同方王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谈判,争取合理的条件,不要轻易因价格过度上涨而妥协。”声明还提到,经过协商,同方王智(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承诺在续约谈判完成之前,不会中断北京大学图书馆订购的“王智”系列数据库的访问服务,师生可以继续使用。
同比增长超过50%,许多高校因价格问题中断了与知网的合作。
事实上,由于《知网》的停播,老师和学生发现检查文件不方便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中国青年报》和中青在线记者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山东、云南、湖北、安徽和河北的许多高校已经停止使用《知网》,并重新启动。
2016年1月,武汉理工大学的师生收到了停止使用知网的通知。武汉科技大学解释道:“由于更新价格的不合理上涨,我们学校和中国知网之间的谈判非常困难。尽管CNKI数据库全文下载暂停,给读者带来不便,但维护学校权益的谈判同样重要。学校将跟踪谈判的进展,并及时通报谈判结果。”
从停刊通知中可以看出,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表示,自2000年以来,中国知网对该校的报价每年都在增长10%以上,尤其是在2012年,当时价格上涨高达24.36%。从2010年到2016年,该报价上涨了132.86%,年均涨幅为18.98%。然而,1月22日,该校在其官方网站的图书馆公告中宣布,已正式下令并恢复开放中国知网数据。
安徽省一所重点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为了恢复《知网》,我们当时还削减了学校的许多其他小型数据库,以弥补购买《知网》的资金。”
从学校的官方微博上可以看出,从去年1月到3月,学校也因为价格过度上涨而停止使用《知网》。负责人提到,由于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图书馆不得不与知网重新协商。经过六轮的反复谈判,知网稍微降低了原价,给了学校一个数据库子库。双方最终达成了续约协议。
负责人说老师和学生非常依赖《知网》。他提供了一套后台数据。从去年4月1日到今年4月1日,仅通过学校的官方网站门户(不包括外联网和虚拟专用网络渠道)访问《知网》的人数就达到了21万,成为学校43个数据库中最受欢迎的中文数据库。
河北省石家庄市的一所大学图书馆也在四年前停止使用知网两年。图书馆馆长李说,《知网》给学校的报价是每年增长10%,报价是“死数字”,没有商量的余地。“维普和万方的数据库价格只是《知网》的一小部分,学校购买维普数据库10年使用权的成本并不比《知网》一年的成本高。”李主任说。
据记者了解,自2013年底以来,云南大学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下属的近10所省级重点大学已经停止使用《知网》。
据当时代表云南大学与《知网》进行联合谈判的前图书管理员万永林称,云南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需要购买《知网》几乎所有的数据库,以满足学生的需求。2014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出价从40万英镑升至70万英镑。图书馆不得不暂时停止使用《知网》。
自2015年以来,在老师和学生的压力下,云南的许多大学也与《知网》重新谈判,并购买了《知网》的使用权。3月初,大云的《知网》恢复使用,但在学校图书馆数据库《知网》栏目的备注下还有三个词“试用期”。试用期自2016年3月10日至2016年5月9日。
云南民族大学图书馆负责人表示,西部地区高校电子资源和图书馆的使用相对有限。购买《知网》的费用每年占学校图书馆经费的很大一部分。一些云南高校甚至可以占到50%,而作为省级重点机构的民大,在购买《知网》上花费了图书馆总经费的20%。
对此,《知网云南》的销售总监程旭曾表示,从2003年开始,《知网》推出了一项西部扶持计划。支持计划已经实施了十年。云南“已经见证了国内生产总值和教育支出的大幅增长”。因此,知止网络开始与大学协商,在2-3年内逐步将购买价格恢复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知网》:成本越高,价格越高
对于北京大学停办CNKI服务,以及几所大学反映的定价过高问题,CNKI总部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我们没有停办任何一所大学的服务,我们只是通过北京大学的声明得知这一消息的。”
该部门负责人表示,知网作为高校的服务提供商,也是期刊资源的购买者。“我们的许多资源都是独家的,而且有许多高成本的外语材料,这导致了更高的资源成本。此外,在过去几年里,人们的版权意识一直在不断提高。优质期刊资源的价格也上涨了。除了公司的其他成本,我们的报价也增加了。”
该部门负责人表示,对于《知网》,版权成本是“大头”。长期以来,《知网》一直严格要求自己。与竞争对手相比,《知网》一直非常重视版权保护,并与期刊签署了正式合作协议。“我们必须向他们支付这些合同和版税,但一些公司根本不注意这些问题,甚至一些盗版行为。”
对于一些不良期刊,知网也有严格的筛选程序,以避免影响数据库的质量。该部门负责人表示:“优质资源和普通资源之间必须有所区别。”此外,她说,这个行业的竞争环境不是很好,而且《知网》本身也遭受了许多违规行为。
该部门负责人表示,如今,100%的“211”和“985”高校都在使用知网资源,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分类方法(如学科和专辑)进行采购。
据报道,《知网》的收入主要来自从大学等机构购买数据,以及为图书馆等机构提供软件和数字转换服务。因此,该部门的负责人说:“我们也面临巨大压力,正在不断探索我们自己的盈利模式。价格上涨确实是由于成本高,这是一些学院和大学目前可能不会接受的。这很正常。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与学院和大学谈判。”
至于知网对此事的进一步回应,部门负责人表示,他仍在等待相关领导的进一步回应,中国青年报和中国青年在线记者将继续关注此事。
然而,一些专家认为,《知网》价格上涨的最重要原因可能与纸质期刊的独家版权和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的独家权利有关。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的特别研究员赵占领认为,纸质资源不属于*引导的公共产品,价格可以由市场决定。目前,中国知网的涨价是一种版权运营模式。如果中国知网不以不正当的理由拒绝销售商品或对不同的交易对象进行不同的定价,暂时不会涉及违法行为。但是,如果中国知网过度滥用其市场支配地位,限制其他同行的发展,工商部门也可能介入调查。
赵占领建议,从高校师生学术交流和研究的角度来看,如果学校购买数据库的负担真的很重,国家图书馆和其他公益性机构可以以“中立”的方式进行协调,统一与学术期刊进行讨论和合作,为有需要的人建立更多的纸质数据库。然而,赵占领也提到学术期刊有自己的生存压力,需要获得更大的价值。如果要建立更多的公共福利数据库,应该做出更多的努力。(原标题:许多难以跟上数据库增长的大学图书馆的预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