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专家争议南旱北涝是否会成为未来趋势

科普小知识2022-07-19 13:26:38
...

这一趋势表明,中国的降水带在未来10年内不确定会向北移动,气候变化也无法准确评估。

■赵广利,本报见习记者

八月和秋天是我国大多数河流的主要汛期。然而,在今年8月的大部分时间里,中国中部和东部汛期的关键词是“干旱”。与此同时,雨水似乎爱着北方,在北方造成了不小的洪水。

虽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旱灾已经得到缓解,但天气仍然给人们带来很多困惑——“南方的干旱和北方的涝灾是什么问题,这正常吗?”

"公众提出了这些问题,并表达了他们对气候预测的迫切期望."lasg研究员王告诉《中国科学》记者。

然而,对气候的预测非常困难,对于南方的干旱和北方的涝灾是否会成为未来的趋势,专家们显然有很大的争议。

北京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张铭英认为,雨带的变化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雨带或热中心的变化不能仅仅根据一次异常天气过程来预测。

在接受《中国科学》采访时,他表示,今年在中部和东部地区根深蒂固的副热带高压很强,并且已经被控制了很长时间,导致中国东部和中部地区持续高温和干旱。另一方面,随着副高边缘的暖湿气流,暖空气向北流动,在北方遇到活跃的冷空气,造成强降水,造成南方暂时干旱,北方暂时涝灾。

然而,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南方的干旱和北方的内涝将成为趋势。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赵振国早在2003年就预测,在未来的5-10年里,中国的气候将会由于海洋温度、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变化,主要表现为冬季气温的逐渐降低和降水带的北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也预测,到2015年,中国南方可能会干旱,北方可能会涝。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在接受《中国科学日报》采访时表示,中国南北旱涝的内因是中国目前正处于太平洋十年振荡(PDO)的冷期,并已进入30年的冷周期,从而形成了南北旱涝的降水格局。2009年西南地区的严重干旱和2012年北方的异常暴雨是变化的前兆。

他解释说,中国的旱涝与太平洋的冷暖海水之间的对应关系首次被发现。南方的干旱和北方的内涝对应于PDO冷期,表明赤道中太平洋变冷,而东北亚的太平洋海温在冬季变暖。由于温差大、距离短、温度梯度大,北极冷空气向南快速移动,导致东北亚地区出现严寒和暴雪。

杨学祥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PDO暖期和冷期在太平洋上空交替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每个周期一般持续20-30年。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朱从文在接受《中国科学报》采访时表示,尽管国家气候中心发布了“未来降水可能呈现南方干旱、北方涝灾的趋势”,但这种年代际趋势预测并不能解决气候预测问题。

气象资料表明,历史上,降水分布在南方干旱、北方涝灾期间,南方干旱、北方涝灾时有发生。同样,在南方干旱和北方干旱的年份,南方也有干旱和北方有洪水的年份。

“气候预测的困难在于,我们仍然无法准确评估特定年份的年度气候。即使将来南方有旱灾,北方有内涝,也不会像“准备南方的旱灾,注意北方的防洪”那样简单。”朱从文说,在预测当地气候时应该考虑许多不确定因素。

然而,尽管困难重重,气候预测也不容忽视。王指出,中国农业生产对长期气候预测的需求十分迫切。“借助雷达和卫星系统,我们已经有能力预测短期天气变化,气候预测的研究需要进一步加强。”

目前,国家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等单位的相关专家将每年尽可能有效地分析和预测当年可能出现的降水和气温分布,为相关部门提供“气象意见”,为工农业生产提供指导。

在气候预测这一关键问题上,杨学祥认为多学科综合研究最有远见,对气候发生规律的仔细研究将有助于更好地应对复杂而严峻的气候形势。(原标题“南旱北涝是否需要科学突破”)

《中国科学日报》(2013-09-03第4版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