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科普小知识本站旨在为大家提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科普小知识,以及科普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科普文章

竺可桢: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科普小知识2022-07-19 17:12:21
...

竺可桢:科学精神就是“只问是非不计利害”

图1。朱克真形象

图2朱克真的日记

照片③1939年,朱克真(前排,左三)与贵州浙江大学校友合影。

朱克真是伟大的科学大师,科学精神的倡导者。1937年初,中国科学学会的朱克真和他的同事们编撰了一本名为《国家科学复兴》的书。朱克真还写了《序》和《结论》。这本书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本书出版后不久,社会学家孙本文在一封给朋友的信中高度评价了这本书。他说:“这本书编纂得非常仔细,内容非常实用,每一篇文章都很精彩。朱先生的《序》内涵丰富,阅读清晰,引起了学者们对民族复兴的思考在书中,朱克真呼吁“对我们民族进行科学研究”,包括我们民族的历史、地理、种族、文化、风俗等。

这实际上是朱克真一生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在近代的衰落与科学文化的缺乏有很大关系。"因此,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具有内在民族自信心的科学文化."换句话说,要实现“科学中国”。但这一目标“不仅要依靠少数专业科学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公众和*当局的共同努力”关键在于“人民的科学头脑”,也就是说,使人民能够发展科学态度和应用科学方法。

1935年,朱克真在南宁主持召开了中国科学学会第20届年会,并发表了题为《利益与正义》的演讲。他在讲话中明确表示,曾国藩、李鸿章等人认为造船和火炮系统可以与西方文明相抗衡。“从高中学习是身体,西方学习是用途”的观点是错误的。科学不仅是物质层面的问题,也是一种“空气”。“科学等于一朵花。这种从欧洲和美国移植来的花在生长之前必须有一定的条件。例如,温度、土壤等。必须与这种花的气质相协调。”因此,为了使中国科学,我们必须首先问中国是否有“空气”来培养科学。“什么是培养科学的空气?是“科学精神”。什么是“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只问对与错,不问兴趣”。也就是说,只有追求真理,不管个人利益,并有这种科学精神,科学才能存在。”朱克真说,当普通人遇到“是非”与“利益”的冲突时,“利益”必然会压倒“是非”的心。作为一名气象学家,他发现当时各省的气象记录往往不够准确。负责气象调查和记录的人“总是不顾事实,贪图个人便利”他非常悲伤地说,“如果这种习惯不改变,中国的科学总有一天会绝望的”。

朱克真认为,勇于追求真理和培养科学精神的关键在于在校期间接受的训练。发表演讲的第二年,46岁的朱克真被任命为浙江大学校长,这为他在年轻一代中塑造科学精神提供了机会和舞台。朱克真担任浙江大学校长13年。就像蔡元培和梅贻琦重塑了北大和清华的精神一样,他的一生也融入了浙江大学。在他的领导下,浙江大学经受住了抗战的洗礼,成为“中国四大名校”之一,被誉为“东方的剑桥”。

浙江大学的前身是成立于1897年的“求是学院”。“实事求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点,《韩曙》中有一句话“古为善,实事求是”。作为浙江大学的校长,朱可桢对浙江大学最大的贡献就是打磨了“实事求是”的传统品牌,用现代科学的精神诠释了老校名,并将其镌刻在浙江大学的品格上。

1939年2月4日上午7点30分,浙江大学被流放到西南时,朱克真召集全体一年级学生座谈,并以“实事求是”为主题向新生发表了讲话。他指出,“实事求是”是浙江大学的校训,“这是我们一直悬而未决的,应该被视为我们的共同目标”。所谓“实事求是”并不仅限于努力学习或在实验室做实验。“寻求正确的道路”,《中庸》被最好地说成是“博学、好奇、深思熟虑、明辨是非和忠诚”。光靠知识审讯是不够的。你必须仔细思考,独一无二,关注对与错的利弊。我不仅能理解对与错的利弊,还能尽力去做。诸葛武侯称之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被打败并从失败中获益是直率的,这是不可反对的他说,西方文明史上的先驱者,如布鲁诺、伽利略、开普勒、牛顿、达尔文和哥伦布,都是通过“实事求是”的精神赢得了最后的胜利。1941年,朱克真在《科学的精神和方法》中更明确地强调,“提倡科学,不仅要知道科学的方法,更要知道现代科学的目标。现代科学的目标是寻求真理。科学方法可以改变,但科学目标永远不会改变。这就是科学精神。”具体来说,它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不要盲从,不要附和,一是基于理性。在逆境中,他们会持之以恒,不怕强大的阻力,只问对与错,不顾利益。”第二,“思想要开放,不要武断,不要蛮横。”第三,“集中力量团结,实事求是,无病呻吟,严令整顿,不苟且偷生”。这三种态度是在科学史上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所共有的。现代中国的人们,尤其是负责民族复兴的大学生,也需要培养这种精神。值得一提的是,朱克真从广义上理解“科学精神”,并不局限于自然科学。例如,他认为中国古代史学有一种科学精神,“因为中国的历史一直主张直写”因此,我们也可以理解朱克真对科学精神的呼唤和倡导,其实质仍然是为民族复兴寻找一个文化支点。